理解Inode

inode是一个重要概念,是理解Unix/Linux文件系统和硬盘储存的基础。

我觉得,理解inode,不仅有助于提高系统操作水平,还有助于体会Unix设计哲学,即如何把底层的复杂性抽象成一个简单概念,从而大大简化用户接口。

下面就是我的inode学习笔记,尽量保持简单。

理解Inode

一、inode是什么?

理解inode,要从文件储存说起。

文件储存在硬盘上,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做”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储存512字节(相当于0.5KB)。

操作系统读取硬盘的时候,不会一个个扇区地读取,这样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连续读取多个扇区,即一次性读取一个”块”(block)。这种由多个扇区组成的”块”,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块”的大小,最常见的是4KB,即连续八个 sector组成一个 block。

文件数据都储存在”块”中,那么很显然,我们还必须找到一个地方储存文件的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创建者、文件的创建日期、文件的大小等等。这种储存文件元信息的区域就叫做inode,中文译名为”索引节点”。

每一个文件对应一个inode,硬盘上有多少文件,就有多少个inode。

二、inode的内容

inode包含文件的元信息,具体来说有以下内容:

* 文件的字节数

* 文件拥有者的User ID

* 文件的Group ID

* 文件的读、写、执行权限

* 文件的时间戳,共有三个:ctime指inode上一次变动的时间,mtime指文件内容上一次变动的时间,atime指文件上一次打开的时间。

* 链接数,即有多少文件名指向这个inode

* 文件数据block的位置

可以用stat命令,查看某个文件的inode信息:

stat example.txt

理解Inode

总之,除了文件名以外的所有文件信息,都存在inode之中。至于为什么没有文件名,下文会有详细解释。

三、inode的大小

inode也会消耗硬盘空间,所以硬盘格式化的时候,操作系统自动将硬盘分成两个区域。一个是数据区,存放文件数据;另一个是inode区(inode table),存放inode所包含的信息。

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一般是128字节或256字节。inode节点的总数,在格式化时就给定,一般是每1KB或每2KB就设置一个inode。假定在一块1GB的硬盘中,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为128字节,每1KB就设置一个inode,那么inode table的大小就会达到128MB,占整块硬盘的12.8%。

查看每个硬盘分区的inode总数和已经使用的数量,可以使用df命令。

df -i

理解Inode

查看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可以用如下命令:

sudo dumpe2fs -h /dev/hda | grep “Inode size”

理解Inode

由于每个文件都必须有一个inode,因此有可能发生inode已经用光,但是硬盘还未存满的情况。这时,就无法在硬盘上创建新文件。

四、inode号码

每个inode都有一个号码,操作系统用inode号码来识别不同的文件。

这里值得重复一遍,Unix/Linux系统内部不使用文件名,而使用inode号码来识别文件。对于系统来说,文件名只是inode号码便于识别的别称或者绰号。

表面上,用户通过文件名,打开文件。实际上,系统内部这个过程分成三步:首先,系统找到这个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其次,通过inode号码,获取inode信息;最后,根据inode信息,找到文件数据所在的block,读出数据。

使用ls -i命令,可以看到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

ls -i example.txt

理解Inode

五、目录文件

Unix/Linux系统中,目录(directory)也是一种文件。打开目录,实际上就是打开目录文件。

目录文件的结构非常简单,就是一系列目录项(dirent)的列表。每个目录项,由两部分组成:所包含文件的文件名,以及该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

ls命令只列出目录文件中的所有文件名:

ls /etc

理解Inode

ls -i命令列出整个目录文件,即文件名和inode号码:

ls -i /etc

理解Inode

如果要查看文件的详细信息,就必须根据inode号码,访问inode节点,读取信息。ls -l命令列出文件的详细信息。

ls -l /etc

理解Inode

六、硬链接

一般情况下,文件名和inode号码是”一一对应”关系,每个inode号码对应一个文件名。但是,Unix/Linux系统允许,多个文件名指向同一个inode号码。

这意味着,可以用不同的文件名访问同样的内容;对文件内容进行修改,会影响到所有文件名;但是,删除一个文件名,不影响另一个文件名的访问。这种情况就被称为”硬链接”(hard link)。

ln命令可以创建硬链接:

ln 源文件 目标文件

理解Inode

运行上面这条命令以后,源文件与目标文件的inode号码相同,都指向同一个inode。inode信息中有一项叫做”链接数”,记录指向该inode的文件名总数,这时就会增加1。

反过来,删除一个文件名,就会使得inode节点中的”链接数”减1。当这个值减到0,表明没有文件名指向这个inode,系统就会回收这个inode号码,以及其所对应block区域。

这里顺便说一下目录文件的”链接数”。创建目录时,默认会生成两个目录项:”.”和”..”。前者的inode号码就是当前目录的inode号码,等同于当前目录的”硬链接”;后者的inode号码就是当前目录的父目录的inode号码,等同于父目录的”硬链接”。所以,任何一个目录的”硬链接”总数,总是等于2加上它的子目录总数(含隐藏目录)。

七、软链接

除了硬链接以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

文件A和文件B的inode号码虽然不一样,但是文件A的内容是文件B的路径。读取文件A时,系统会自动将访问者导向文件B。因此,无论打开哪一个文件,最终读取的都是文件B。这时,文件A就称为文件B的”软链接”(soft link)或者”符号链接(symbolic link)。

这意味着,文件A依赖于文件B而存在,如果删除了文件B,打开文件A就会报错:”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这是软链接与硬链接最大的不同:文件A指向文件B的文件名,而不是文件B的inode号码,文件B的inode”链接数”不会因此发生变化。

ln -s命令可以创建软链接。

ln -s 源文文件或目录 目标文件或目录

理解Inode

八、inode的特殊作用

由于inode号码与文件名分离,这种机制导致了一些Unix/Linux系统特有的现象。

1. 有时,文件名包含特殊字符,无法正常删除。这时,直接删除inode节点,就能起到删除文件的作用。

2. 移动文件或重命名文件,只是改变文件名,不影响inode号码。

3. 打开一个文件以后,系统就以inode号码来识别这个文件,不再考虑文件名。因此,通常来说,系统无法从inode号码得知文件名。

第3点使得软件更新变得简单,可以在不关闭软件的情况下进行更新,不需要重启。因为系统通过inode号码,识别运行中的文件,不通过文件名。更新的时候,新版文件以同样的文件名,生成一个新的inode,不会影响到运行中的文件。等到下一次运行这个软件的时候,文件名就自动指向新版文件,旧版文件的inode则被回收。

(完)

文章链接: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1/12/inode.html

原创文章,作者:追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1257

(0)
追马追马
上一篇 2015-03-20
下一篇 2015-03-21

相关推荐

  • 系统启动和内核管理(一)

    系统启动和内核管理(一)   (以CentOS5/6为例) 一、Linux的组成: 1、Linux:kernel+rootfs kernel: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网络管理、驱动程序、文件系统、安全功能。 rootfs:程序和glibc 库:函数集合,function,调用接口(头文件负责描述); 过程调用,procedure,无返回值; 函数调用,…

    Linux干货 2016-09-10
  • 设计模式(一)工厂模式Factory(创建型)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 最通常的方法是一个new操作符产生一个对象实例,new操作符就是用来构造对象实例的。但是在一些情况下, new操作符直接生成对象会带来一些问题。举例来说, 许多类型对象的创造需要一系列的步骤: 你可能需要计算或取得对象的初始设置; 选择生成哪个子对象实例; 或在生成你需要的对象之前必须先生成一些辅助功能的对象。 在…

    Linux干货 2015-06-23
  • man的用法

    man的使用 man命令是Linux下的帮助指令,通过man指令可以查看Linux中的指令帮助、配置文件帮助和编程帮助等信息。 语法 man(选项)(参数) 选项 -a:在所有的man帮助手册中搜索; -f:等价于whatis指令,显示给定关键字的简短描述信息; -P:指定内容时使用分页程序; -M:指定man手册搜索的路径。 参数 数字:指定从哪本man手…

    Linux干货 2018-03-04
  • linux及其文件系统

       计算机是由CPU、存储设备(内存、硬盘)、I/O设备(键盘、鼠标、显示器)组成。CPU负责进行运算和控制;硬盘和内存负责永久和临时存储数据;Input设备负责输入指令或者数据,output设备负责输出处理过的数据。          Linux的发行版主要有Debian,S…

    Linux干货 2016-09-21
  • 马哥教育首届IT技术博客大赛–结果揭晓

    号外、号外!!马哥教育首届博客大赛已圆满结束。感谢小伙伴们的积极参与! 噼里啪啦,小伙伴们掌声响起来,啤酒烤鸭high起来~~咳咳,跑题了,小编好像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马帮博客大赛就是与众不同,全银河系也就仅此一家,为啥这么说呢,您看啊,咱就喜欢原创,鼓励原创,酷爱原创,以原创博客作为技术交流的平台供大家随意围观和吐槽,您看看,除了马哥这里,哪里还有这么自…

    Linux干货 2016-06-22
  • 马哥linux第一周学习笔记

    计算机组成 Linux基本命令

    Linux干货 2017-12-17

评论列表(2条)

  • Linux_love
    Linux_love 2015-03-23 09:34

    非常好!

  • Linux_love
    Linux_love 2015-03-28 17:45

    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