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述计算机的组成及其功能
1、现代计算机遵循冯•诺依曼结构,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2、其中运算器负责数据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即数据的加工处理;
控制器负责对控制信息进行分析,控制并协调输入、输出操作或内存、外存访问;
存储器用来存放计算程序及参与运算的各种数据,实现类似人脑记忆功能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
输入设备是用于向计算机传递输入数据、指令等的交互部件,如键盘,鼠标等;
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的运算处理结果等信息展现的部件,如显示器等。
二、按系列罗列Linux的发行版,并描述不同发行版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linux发行版按系列分主要有redhat、suse、debian三大流行系列;
其中redhat红帽子系列以其稳定性在服务器领域应用广泛,其中RHEL(红帽企业版Linux)由红帽官方维护,每18个月发行一个新版本;另有与RHEL完全兼容的centos(社区企业操作系统);另有fedora可以认为是RHEL的测试版本,每6个月发行一个新版本,在内核及应用上均比较新的,经充分测试后纳入RHEL。
SUSE Linux原是以Slackware Linux(基于Softlanding Linux System(SLS)的一个发行版)为基础的产品,是现有 GNU/Linux 发行版中最老的一个。基于开放发展并融合更多的社区力量而发展出了openSUSE。
debian系列,包括Debian和Ubuntu等。debian是社区类Linux操作系统的典范,是迄今为止最遵循GNU规范的Linux系统,分为三个版本分支:stable, testing 和 unstable。其中Ubuntu是基于Debian的unstable版本加强而来。
三、描述Linux的哲学思想,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其进行解释性描述
Linux的哲学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一切皆文件:几乎所有的资源,在linux内部都被看作一个某种格式的文件,通过对文件的管理实现对相应资源的管理。如我们常用的/dev/cdrom就是一个光驱硬件作为文件被管理;
2、由众多小程序组成,每个程序尽可能实现单一的功能,组合起来完成复杂任务:这一点可以使得程序尽可能的简洁和高度复用,通过linux包管理工具rpm/apt-get等安装过程序就能比较明显得感觉到,某一个功能的实现几乎都是一个单独的包文件;
3、尽量避免跟用户交互:通过脚本编程完成相关操作,这一特点使其在自动化运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4、使用纯文本文件保存配置信息:所有linux配置文件均以文本文件保存,使用简单的文本工具就可以高效灵活的编辑修改,对系统及应用的功能、性能进行调整;
5、所有的文件都是以根目录(/)成倒树型的模式进行文件存储的;
四、说明Linux系统上命令的使用格式;详细介绍ifconfig、echo、tty、startx、export、pwd、history、shutdown、poweroff、reboot、hwclock、date命令的使用,并配合相应的示例来阐述
1、Linux系统上命令的使用格式均为命令 [选项] [参数]的形式(多个选项,多个参数和命令之间使用空白字符分割)。其中
选项:用于启用或关闭命令的某个或某些功能,分为长选项和短选项;
短选项:-c, 例如:-l, -h;多个短选项可命令使用,例如-l -h, 可写作-lh;
长选项:–word,例如:–long, –human-readable
参数:命令的作用对象,向命令提供数据;
2、ifconfig:配置网络接口
(1)ifconfig [interface]
不带任何参数:显示当前活动的网络接口信息
[root@itop ~]# ifconfig eth0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0:1A:4A:1B:BC:42 inet addr:172.18.82.100 Bcast:172.18.82.255 Mask:255.255.255.0 inet6 addr: fe80::21a:4aff:fe1b:bc42/64 Scope:Link UP BROADCAST RUNNING MULTICAST MTU:1500 Metric:1 RX packets:25688366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frame:0 TX packets:10516116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1000 RX bytes:3675287989 (3.4 GiB) TX bytes:1133100703 (1.0 GiB) lo Link encap:Local Loopback inet addr:127.0.0.1 Mask:255.0.0.0 inet6 addr: ::1/128 Scope:Host UP LOOPBACK RUNNING MTU:65536 Metric:1 RX packets:266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frame:0 TX packets:266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0 RX bytes:22604 (22.0 KiB) TX bytes:22604 (22.0 KiB)
-a:显示所有网络接口信息,包括不活动的网络接口
指定某个网络接口:显示该网络接口信息
[root@itop ~]# ifconfig eth0 eth0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0:1A:4A:1B:BC:42 inet addr:172.18.82.100 Bcast:172.18.82.255 Mask:255.255.255.0 inet6 addr: fe80::21a:4aff:fe1b:bc42/64 Scope:Link UP BROADCAST RUNNING MULTICAST MTU:1500 Metric:1 RX packets:25690039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frame:0 TX packets:10516809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1000 RX bytes:3675461975 (3.4 GiB) TX bytes:1133173606 (1.0 GiB)
(2)ifconfig interface [aftype] options | address …
启动/关闭指定网卡:
[root@itop ~]# ifconfig eth0 up [root@itop ~]# ifconfig eth0 down
为指定网卡配置IP地址:注意,该方法仅临时生效,长期有效需修改配置文件/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xxx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eth0 192.168.2.10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eth0 192.168.2.10 netmask 255.255.255.0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eth0 192.168.2.10 netmask 255.255.255.0 broadcast 192.168.2.255
3、echo:文本回显
-n: 禁止自动添加换行符号;
[root@itop ~]# echo "hello" hello [root@itop ~]# echo -n "hello" hello[root@itop ~]#
-e: 允许使用转义符;
\n: 换行
\t: 制表符
[root@itop ~]# echo "hello world" hello world [root@itop ~]# echo -e "hello \t world" hello world [root@itop ~]# echo -e "hello \nworld" hello world
echo "$VAR_NAME": 变量会替换,双引号表弱引用
echo '$VAR_NAME': 变量不会替换,强引用
反引号“:命令引用
[root@itop ~]# echo "$PATH" /usr/lib64/qt-3.3/bin:/usr/local/sbin:/usr/local/bin:/sbin:/bin:/usr/sbin:/usr/bin:/root/bin [root@itop ~]# echo '$PATH' $PATH [root@itop ~]# echo `date` 2016年 07月 07日 星期四 10:11:30 CST
4、tty:显示连接终端的设备名
其中,
物理终端:直接接入本机的显示器和键盘设备;/dev/console
虚拟终端:附加在物理终端之上的以软件方式虚拟实现的终端/dev/tty#
模拟终端:图形界面下打开的命令行接口,基于ssh协议或telnet协议等远程打开的界面 /dev/pts/#
5、startx:开启xwindow图形界面,前提示已安装xwindow
6、export:显示设置环境变量
直接显示系统环境变量:
[root@itop ~]# export declare -x CVS_RSH="ssh" declare -x G_BROKEN_FILENAMES="1" declare -x HISTCONTROL="ignoredups" declare -x HISTSIZE="1000" declare -x HOME="/root" declare -x HOSTNAME="itop.scal.com.cn" declare -x LANG="zh_CN.UTF-8" declare -x LESSOPEN="||/usr/bin/lesspipe.sh %s"
设置环境变量:
[root@itop ~]# export PATH=$PATH:/opt/au1200_rm/build_tools/bin 此设置临时生效,长期生效需修改配置文件/etc/profile(全局),~/.bashrc,~/.bash_profile(针对某个用户)
7、pwd:显示当前工作目录,其值与环境变量$PWD一致
[root@itop ~]# echo $PWD /root [root@itop ~]# pwd /root
8、history:命令历史
登录shell时,会读取命令历史文件中记录下的命令:~/.bash_history
登录进shell后新执行的命令只会记录在缓存中;这些命令会用户退出时“追加”至命令历史文件中;
history:
-a: 追加本次会话新执行的命令历史列表至历史文件中;
-d: 删除历史中指定的命令;
-c: 清空命令历史;
快捷操作:
!#: 调用历史中第#条命令;
!string:调用历史中最近一个以string开头的命令;
!!: 上一条命令
9、shutdown、poweroff、reboot:关机/重启
关机:
halt, poweroff, shutdown, init 0
重启:
reboot, shutdown, init 6
关机或重启:
halt, poweroff
reboot
-f: 强制,不调用shutdown
-p: 切断电源
shutdown:
shutdown [OPTION]… TIME [MESSAGE]
-r: reboot
-h: halt
-c:cancel
TIME:
now: 立刻
+m: 相对时间表示法,从命令提交开始多久之后;例如 +3;
hh:mm: 绝对时间表示,指明具体时间;
10、hwclock:硬件时钟
-s, –hctosys 硬件时钟同步到系统时钟
-w, –systohc 系统时钟同步到硬件时钟
[root@itop ~]# hwclock 2016年07月07日 星期四 10时38分37秒 -0.887402 seconds [root@itop ~]# hwclock -s [root@itop ~]# hwclock -w
11、date:显示设置系统时钟
显示时间:
date [OPTION]… [+FORMAT]
FORMAT: 格式符号
%D 08/15/15
%F 2015-08-15
%T 08:15:30
%A Sunday
%a sun
[root@itop ~]# date "+%F %D" 2016-07-07 07/07/16
设置时间:
date [MMDDhhmm[[CC]YY][.ss]]
MM: 月分
DD:几号
hh: 小时
mm: 分钟
YY: 两位年份
CCYY: 四位年份
.ss: 秒钟
date -s 指定格式
[root@itop ~]# date "+%F %D" 2016-07-07 07/07/16 [root@itop ~]# date -s 2016-07-08 2016年 07月 08日 星期五 00:00:00 CST [root@itop ~]# date 2016年 07月 08日 星期五 00:00:01 CST
五、如何在Linux系统上获取命令的帮助信息,请详细列出,并描述man文档的章节是如何划分的
1、内部命令:
# help COMMAND
2、外部命令:
(1) # COMMAND –help
# COMMAND -h
(2) 使用手册(manual)
# man COMMAND
(3) 信息页
# info COMMAND
(4) 程序自身的帮助文档
README
INSTALL
ChangeLog
3、man手册页章节
通常保存在/usr/share/man
man1: 用户命令
man2: 系统调用
man3: C库调用
man4: 设备文件及特殊文件
man5: 配置文件格式
man6: 游戏
man7: 杂项
man8: 管理类的命令
注意:有些关键字在不止一个章节中存在帮助手册,通过whatis可以查看;
要查看指定章节中的手册:man # COMMAND
手册中的段落说明:
NAME
SYNOPSIS
DESCRIPTION
OPTIONS
EXAMPLES
AUTHOR
REPORTING BUGS
SEE ALSO
六、请罗列Linux发行版的基础目录名称命名法则及功用规定
/boot:引导文件存放目录,内核文件(vmlinuz)、引导加载器(bootloader, grub)都存放于此目录;
/bin:供所有用户使用的基本命令;不能关联至独立分区,OS启动即会用到的程序;
/sbin:管理类的基本命令;不能关联至独立分区,OS启动即会用到的程序;
/lib:基本共享库文件,以及内核模块文件(/lib/modules);
/lib64:专用于x86_64系统上的辅助共享库文件存放位置;
/etc:配置文件目录(纯文本文件);
/home/USERNAME:普通用户家目录;
/root:管理员的家目录;
/media:便携式移动设备挂载点;
cdrom
usb
/mnt:临时文件系统挂载点;
/dev:设备文件及特殊文件存储位置;
b: block device,随机访问
c: character device,线性访问
/opt: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安装位置;
/srv:系统上运行的服务用到的数据;
/tmp:临时文件存储位置;
/usr: universal shared, read-only data;
bin: 保证系统拥有完整功能而提供的应用程序;
sbin:
lib:
lib64:
include: C程序的头文件(header files);
share:结构化独立的数据,例如doc, man等;
local: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安装位置;
bin, sbin, lib, lib64, etc, share
/var: variable data files
cache: 应用程序缓存数据目录;
lib: 应用程序状态信息数据;
local:专用于为/usr/local下的应用程序存储可变数据;
lock: 锁文件
log: 日志目录及文件;
opt: 专用于为/opt下的应用程序存储可变数据;
run: 运行中的进程相关的数据;通常用于存储进程的pid文件;
spool: 应用程序数据池;
tmp: 保存系统两次重启之间产生的临时数据;
/proc: 用于输出内核与进程信息相关的虚拟文件系统;
/sys:用于输出当前系统上硬件设备相关信息的虚拟文件系统;
/selinux: security enhanced Linux,selinux相关的安全策略等信息的存储位置;
原创文章,作者:Net21_喵先森,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22086
评论列表(1条)
写的很好,排版还可以在漂亮一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