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重构原则(二)

1.什么是重构

重构(Refactoring):在不改变软件的功能和外部可见性的情况下,为了改善软件的结构,提高清晰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而对软件进行的改造,对代码内部的结构进行优化。

2.为何重构

  1)改进软件设计(整理代码)

重构和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它和设计彼此互补。有了重构,你仍然必须做预先的设计,但是不必是最优的设计,只需要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就够了,如果没有重构、程序设计会逐渐腐败变质,愈来愈像断线的风筝,脱缰的野马无法控制。重构其实就是整理代码,让所有带着发散倾向的代码回归本位。

  2)提高代码质量和可读性,使软件系统更易理解和维护

 "任何一个傻瓜都能写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程序,只有写出人类容易理解的程序才是优秀的程序员"。有些程序员总是能够快速编写出可运行的代码,但代码中晦涩的命名使人晕眩得需要紧握坐椅扶手,试想一个新兵到来接手这样的代码他会不会想当逃兵呢?

软件的生命周期往往需要多批程序员来维护,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些后来人。为了使代码容易被他人理解,需要在实现软件功能时做许多额外的事件,如清晰的排版布局,简明扼要的注释,其中命名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采用暗喻命名,即以对象实现的功能的依据,用形象化或拟人化的手法进行命名,一个很好的态度就是将每个代码元素像新生儿一样命名,也许笔者有点命名偏执狂的倾向,如能荣此雅号,将深以此为幸。

对于那些让人充满迷茫感甚至误导性的命名,需要果决地、大刀阔斧地整容,永远不要手下留情!

  3)帮助尽早的发现错误(Defects)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重构代码时逼迫你加深理解原先所写的代码。程序员经常对自己的程序逻辑不甚理解的情景,曾为此惊悚过,后来发现这种症状居然是许多程序员常患的"感冒"。当你也发生这样的情形时,通过重构代码可以加深对原设计的理解,发现其中的问题和隐患,构建出更好的代码。

  4)提高编程速度

良好设计是维持软件开发速度的根本,重构可以帮助你更快的开发软件。因为它防止系统腐败变质。甚至还可以提高设计质量。当你发现解决一个问题变得异常复杂时,往往不是问题本身造成的,而是你用错了方法,拙劣的设计往往导致臃肿的编码。

    改善设计、提高可读性、减少缺陷都是为了稳住阵脚。良好的设计是成功的一半,停下来通过重构改进设计,或许会在当前减缓速度,但它带来的后发优势却是不可低估的。

3.何时重构

    1)重构应该是随时随地进行。不应该为重构而重构。
    2)三次法则:第一次做某件事只管去做;第二次做类似的事会产生反感,但无论如何还是可以去做 第三次 再做类似的事情,就应该重构了。
    3)添加功能
    4)修复bug
    5)复审代码,即Code Review时候
    重构可能会引入更多见阶层,重构往往需要把大型对象拆成多个小型对象。把大型函数拆成多个小型函数。间接层是把双刃剑:一是你需要管理多分内容。
    但间接层有以下作用:
    1)允许逻辑共享,小函数复用性高。
    2)分开解释意图和实现:可以选择类名和函数名解释实现意图的做法。
    3)隔离变化
    4)封装条件逻辑:对象有一种奇妙的机制:多态消息,可以灵活而清晰地表达条件逻辑。将条件逻辑转化为消息形式,往往能降低代码的重复。增加清晰度并提高弹性。

4.何时不该重构

    1)代码是在太混乱了,设计完全错误。
    2)如果项目已近最后期限,应该避免重构。  

    3)重构还不如重新编码。即重构的工作量显著的影响Estimate 

5.重构流程

   1)读懂代码(包括测试例子代码)

   2)进行重构

   3)运行所有的Unit Tests 

6. 重构与设计

    1)很多人都把设计看作软件开发的关键换进。而把编程看作只是机械式的低级劳动。
    2)另外的观点就是:重构可以取代预先设计。你不必要做任何设计,只管按照最初的想法开始编码,让代码运作,然后再将它重构成型。

    实际上重构与设计是互补的,程序应该是先设计,而在开始编码后,设计上的不足可以用重构来弥补.设计应该是适度的设计,而不必过度的设计.如果能很容易的通过重构来适应需求的变化,那么就不必过度的设计,当需求改变时再重构代码 。

7.重构与性能

    三种快速编写软件的方法:

   1)时间预算法

        在设计时就对程序花费的时间进行预算,通常用于性能要求极高的实时系统.普通的企业应用程序一般对性能要求不高.只要不太慢就可以了 。

   2) 持续关注法

        要求程序员在任何时间都要设法保持系统的高性能.这个方法有个缺陷,就是大部分的程序90%的优化工作都是白费劲,这样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

   3) 良好的分解方式

       这个方式是在开发程序阶段不对性能投以任何关注,直到进入性能优化阶段,再分析程序中性能差的程序,然后对这些程序进分解,查出性能差的程序,进行优化。

转自:http://blog.csdn.net/hguisu/article/details/7591081

原创文章,作者:s19930811,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2821

(0)
s19930811s19930811
上一篇 2015-04-07
下一篇 2015-04-07

相关推荐

  • 网络基础知识子网划分

    一、某公司申请到一个C 类IP 地址,但要连接6 个的子公司,最大的一个子 公司有26 台计算机,每个子公司在一个网段中,则子网掩码应设为?  根据要划分的子网数量来算子网掩码的。2的M次方大于等于N。其中M是划分子网时要借的位数。N是要划分的子网数。 将需求代入公式,M=3,C类IP默认的掩码为24位,再从主机位中借来3位,就是27位。二进制表示…

    Linux干货 2016-09-06
  • Linux的学习之路-第一周

    >N21-Keen-第一周作业 ### 1. 计算机的组成及其原理     >计算机的组成是根据冯诺依曼体系设计的,主要分为五大部分: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其中控制器和运算器分布在CPU上,主要用来做控制和运算作用。存储器也就是…

    Linux干货 2016-07-16
  • 第五周着重练习扩展正则元字符及find命令

    1、显示当前系统上root、fedora或user1用户的默认shell; grep -E "^(root|hadoop|user1)\>" /etc/passwd |cut -d":" -f1,7 2、找出/etc/rc.d/init.d/functi…

    Linux干货 2016-12-13
  • 19 vim编辑器

    19 vim编辑器 一、杂项知识整理 1、vi +6 FILE:打开并且光标在第六行。     vi +/pattern 打开文件后,光标处于第一个被pattern匹配到的行的行首     vim + FILE 直接打开file,光标在最后一行   &nbsp…

    Linux干货 2016-08-10
  • 马哥教育第一天记

    一天学习心得和记录

    Linux干货 2018-03-26
  • N22-第七周作业

    1、创建一个10G分区,并格式为ext4文件系统; # fdisk /dev/sda n p 3 w # partx -a /dev/sda  # partx -a /dev/sda # mke2fs -t ext4 -b&nbs…

    Linux干货 2016-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