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机组成及其功能。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部分组成。
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组成。
运算器是计算机中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主要部件是计算机的主体。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控制中心。
存储器是用来保存程序、数据、运算的中间结果及最后结果的记忆装置。
输入设备是用来完成输入功能的部 件即向计算机送入程序、数据以及各种信息的设备。
输出设备是用来将计算机工作的中间结果及最后的处理结果从内存送出来的设备。
二、按系列罗列linux系统发行版,并描述不同发行版联系与区别。
Linux的发行版:
slackware:
suse
opensuse
debian:
ubuntu
mint
redhat:
rhel: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CentOS:兼容rhel的格式
fedora:redhat的测试版本
三、描述Linux的哲学思想,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其进行解释性描述。
1、一切皆文件;
把操作系统内所有资源当做文件来对待。
2、单一目的的小程序;
单个程序只完成单独功能。
3、组合小程序完成复杂任务;
模块化程序。
4、文本文件保存配置信息;
利于配置信息的编辑。
5、尽量避免捕获用户接口;
实现脚本编程的自动化,避免用户输入。
四.linux系统命令的使用格式,详细介绍ifconfig,echo,tty、startx、export、pwd、history、shutdown、poweroff、reboot、hwclock、date命令的使用,并配合相应的示例来阐述。
1.命令格式:命令 + [options] + arg
options:命令执行特性,有长、短选项:
长选项: 用 — 后面跟完整的单词。如 –help
短选项: 用 – 后面跟单个的字符。如 -h
arguments:表示命令的作用对象
2、ifconfig命令被用于配置和显示Linux内核中网络接口的网络参数。
add<地址>:设置网络设备IPv6的ip地址;
del<地址>:删除网络设备IPv6的IP地址;
down:关闭指定的网络设备;
up:启动指定的网络设备;
broadcast<地址>:将要送往指定地址的数据包当成广播数据包来处理;
IP地址:指定网络设备的IP地址;
device:指定网络设备的名称。
1)查看系统ip地址配置。
2)开启、关闭一块网卡
3)为网卡配置ip
3、echo命令用于在shell中打印shell变量的值,或者直接输出指定的字符串。
echo(选项)(参数)
-e激活转义字符。
\a 发出警告声;
\b 删除前一个字符;
\c 最后不加上换行符号;
\f 换行但光标仍旧停留在原来的位置;
\n 换行且光标移至行首;
\r 光标移至行首,但不换行;
\t 插入tab;
\v 与\f相同;
\\ 插入\字符;
\nnn 插入nnn(八进制)所代表的ASCII字符;
1)-e激活转义字符,\n换行。
4、tty:查看当前终端设备。终端可分为物理终端、虚拟终端、模拟终端。
物理终端:直接将本机的主机接上显示器及键盘设备。
虚拟终端:附加在物理终端上,以软件的方式虚拟实现出来的终端,但额外会提供桌面环境,
模拟终端:基于ssh协议或telnet协议等软件远程打开的界面。
1)使用ssh协议登录后使用tty可以看到正在登录的虚拟终端
5、export命令用于将shell变量输出为环境变量,或者将shell函数输出为环境变量。
1)使用export命令查看当前系统环境变量
6、pwd命令以绝对路径的方式显示用户当前工作目录。
1)使用pwd命令查看
7、history命令用于显示指定数目的指令命令,读取历史命令文件中的目录到历史命令缓冲区和将历史命令缓冲区中的目录写入命令文件。
-c:清空当前历史命令;
-a:将历史命令缓冲区中命令写入历史命令文件中;
-r:将历史命令文件中的命令读入当前历史命令缓冲区;
-w:将当前历史命令缓冲区命令写入历史命令文件中。
1)使用history命令查看历史命令
8、shutdown命令用来系统关机命令。shutdown指令可以关闭所有程序,并依用户的需要,进行重新开机或关机的动作。
-c:当执行“shutdown -h 11:50”指令时,只要按+键就可以中断关机的指令;
-f:重新启动时不执行fsck;
-F:重新启动时执行fsck;
-h:将系统关机;
-k:只是送出信息给所有用户,但不会实际关机;
-n:不调用init程序进行关机,而由shutdown自己进行;
-r:shutdown之后重新启动;
-t<秒数>:送出警告信息和删除信息之间要延迟多少秒。
1)十分钟后关机。
2)取消关机命令。
9、poweroff命令用来关闭计算机操作系统并且切断系统电源。
-n:关闭操作系统时不执行sync操作;
-w:不真正关闭操作系统,仅在日志文件“/var/log/wtmp”中;
-d:关闭操作系统时,不将操作写入日志文件“/var/log/wtmp”中添加相应的记录;
-f:强制关闭操作系统;
-i:关闭操作系统之前关闭所有的网络接口;
-h:关闭操作系统之前将系统中所有的硬件设置为备用模式。
10、hwclock命令是一个硬件时钟访问工具,它可以显示当前时间、设置硬件时钟的时间和设置硬件时钟为系统时间,也可设置系统时间为硬件时钟的时间。
–adjust:hwclock每次更改硬件时钟时,都会记录在/etc/adjtime文件中。
–adjust参数,可使hwclock根据先前的记录来估算硬件时钟的偏差,并用来校正目前的硬件时钟;
–debug:显示hwclock执行时详细的信息;
–directisa:hwclock预设从/dev/rtc设备来存取硬件时钟。若无法存取时,可用此参数直接以I/O指令来存取硬件时钟;
–hctosys:将系统时钟调整为与目前的硬件时钟一致;
–set –date=<日期与时间>:设定硬件时钟;
–show:显示硬件时钟的时间与日期;
–systohc:将硬件时钟调整为与目前的系统时钟一致;
–test:仅测试程序,而不会实际更改硬件时钟;
–utc:若要使用格林威治时间,请加入此参数,hwclock会执行转换的工作;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1)hwclock
2)以硬件时间为准
3)以系统时间为准
4)测试hwclock
11、date命令是显示或设置系统时间与日期。
-d<字符串>:显示字符串所指的日期与时间。字符串前后必须加上双引号;
-s<字符串>:根据字符串来设置日期与时间。字符串前后必须加上双引号;
-u:显示GMT;
–help:在线帮助;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日期格式字符串列表
%H 小时,24小时制(00~23)
%I 小时,12小时制(01~12)
%k 小时,24小时制(0~23)
%l 小时,12小时制(1~12)
%M 分钟(00~59)
%p 显示出AM或PM
%r 显示时间,12小时制(hh:mm:ss %p)
%s 从1970年1月1日00:00:00到目前经历的秒数
%S 显示秒(00~59)
%T 显示时间,24小时制(hh:mm:ss)
%X 显示时间的格式(%H:%M:%S)
%Z 显示时区,日期域(CST)
%a 星期的简称(Sun~Sat)
%A 星期的全称(Sunday~Saturday)
%h,%b 月的简称(Jan~Dec)
%B 月的全称(January~December)
%c 日期和时间(Tue Nov 20 14:12:58 2012)
%d 一个月的第几天(01~31)
%x,%D 日期(mm/dd/yy)
%j 一年的第几天(001~366)
%m 月份(01~12)
%w 一个星期的第几天(0代表星期天)
%W 一年的第几个星期(00~53,星期一为第一天)
%y 年的最后两个数字(1999则是99)
1)格式化输出当前时间
2)%j显示今天是一年的第多少天
3)%D显示当前时间
4)%z显示时区
5)%d显示今天是这个月的第几天
五、 如何在Linux系统上获取命令的帮助信息,并且详细列出,并阐述man文档的章节如何划分。
help+COMMAND
COMMAND+–help(-h)
man+COMMAND
info+COMMAND
程序自身的帮助文档:/usr/share/doc/COMMAND.VERSION
1)help使用
2)man命令文档章节划分
man1: 用户的命令
man2: 系统调用
man3: C库调用
man4: 设备文件及其特殊文件
man5: 文件格式
man6: 游戏使用帮助
man7: 杂项
man8: 管理工具及其守护进程。
man命令的操作方法:
Space, ^V, ^f, ^F: 向文件尾翻屏;
b, ^B: 向文件首部翻屏;
d, ^D: 向文件尾部翻半屏;
u, ^U: 向文件首部翻半屏;
RETURN, ^N, e, ^E or j or ^J: 向文件尾部翻一行;
y or ^Y or ^P or k or ^K:向文件首部翻一行;
q: 退出;
#:跳转至第#行;
1G: 回到文件首部
G:翻至文件尾部
六、 请罗列Linux发行版的基础目录名称命名法则及其功用规定。
/
├── bin -> usr/bin
├── boot
├── dev
├── etc
├── home
├── lib -> usr/lib
├── lib64 -> usr/lib64
├── media
├── mnt
├── opt
├── proc
├── root
├── srv
├── sys
├── tmp
├── usr
│ ├── bin
│ ├── etc
│ ├── games
│ ├── include
│ ├── lib
│ ├── lib64
│ ├── libexec
│ ├── local
│ │ ├── bin
│ │ ├── include
│ │ ├── lib
│ │ ├── lib64
│ │ ├── sbin
│ │ ├── share
│ │ └── src
│ ├── sbin
│ ├── share
│ ├── src
│ └── tmp -> ../var/tmp
└── var
1,/:根
2,/bin:一般命令存放目录;
3,/boot:系统启动目录,内核文件vmlinuz,引导文件,启动加载器boot loader,grub(开机设置文件相关);
4,/dev:任何设备与接口设备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此目录,通过访问目录下的文件,访问某个设备。类似有/dev/sd*,/dev/hd*,/dev/null等设备文件;
5,/etc:配置文件存放目录,init.d下存放了各种软件的启动脚本;
6,/home用户名:普通用户家目录;
7,/lib:基本共享库,内核模块文件/lib/modules;
8,/lib64:专用于x86_64系统上的辅助共享库文件存放位置;
9,/media:如cdrom,floppy等暂存媒体
10,/mnt:临时挂载目录
11,/opt:第三方软件安装目录
12,/proc:属于虚拟文件系统,内存中的数据,如内核、程序进程、外部设备的状态,网络状态等,处于动态变化中。
13,/root:root用户家目录;
14,/srv:service,一些网络服务启动后,这些服务所需要取用的数据目录。常见的服务有关www,FTP等,不同服务在不同的子文件夹中。
15,/sys:属于虚拟文件系统,内存中的数据,如内核、文件系统等。
16,/tmp:临时存放目录,所用用户都能访问,
17,/usr:Linux系统安装完成软件的默认安装目录。
/usr/的子目录包括:
1)/usr/bin/用户可使用命令
2)/usr/include/包含文件
3)/usr/lib/软件的函数库,目标文件以及不被一般用惯用的执行文件或脚本。
4)/usr/sbin/非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系统命令。
5)/usr/local/本地软件或用户安装的软件目录
6)/usr/share/放置共享文件的目录,其中有/usr/share/man在线帮助文档,/usr/share/doc软件杂项文档说明
7)/usr/src/一般源码放置位置。
18,/var:常态性变动的文件,包括缓存(cache)、登录文件(log file)以及某些软件运行所产生的文件。/var/的子目录包括:
原创文章,作者:kirin_13,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34738
评论列表(1条)
写的很好,排版还可以在漂亮一点,加油,有没有感觉黑屏很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