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哥教育网络班N22期+第3周课程练习

马哥教育网络班N22期+第3周课程练习

1、列出当前系统上所有已经登录的用户的用户名,注意:同一个用户登录多次,则只显示一次即可。

示例:

[root@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Desktop]# who | cut -d' '  -f1| uniq
root
jwl

2、取出最后登录到当前系统的用户的相关信息。

3、取出当前系统上被用户当作其默认shell的最多的那个shell。

示例:

[root@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Desktop]# cat /etc/passwd | cut -d: -f7| sort | uniq -c | sort -n | tail -1
     35 /sbin/nologin

'

4、将/etc/passwd中的第三个字段数值最大的后10个用户的信息全部改为大写后保存至/tmp/maxusers.txt文件中。

cat  /etc/passwd  | sort -t: -k3 -n | tail -10 | tr [a-z] [A-Z] >>/tmp/maxusers.txt

5、取出当前主机的IP地址,提示:对ifconfig命令的结果进行切分。

[root@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Desktop]# ifconfig | grep "inet addr" | cut -d':' -f2| cut -d' ' -f1
10.211.55.10
127.0.0.1
192.168.122.1

6、列出/etc目录下所有以.conf结尾的文件的文件名,并将其名字转换为大写后保存至/tmp/etc.conf文件中。

ls /etc/*.conf | tr [a-z] [A-Z]>>/tmp/etc.conf

7、显示/var目录下一级子目录或文件的总个数。

ls -ll /var | wc -l
24

8、取出/etc/group文件中第三个字段数值最小的10个组的名字。

cat  /etc/group  | sort -n -r -t: -k3 | tail -10 | cut -d: -f1

9、将/etc/fstab和/etc/issue文件的内容合并为同一个内容后保存至/tmp/etc.test文件中。

cat /etc/fstab /etc/issue >/tmp/etc.test

10 请总结描述用户和组管理类命令的使用方法并完成以下练习:

10.1 用户管理类命令

useradd | adduser命令:

  • 作用:添加用户的命令

  • 用法:useradd [options] USERNAME 

  • 常用选项:

    注意:创建用户时的诸多默认设定配置文件为/etc/login.defs

    -D 选项: 修改默认选项的值,修改的结果保存于/etc/default/useradd文件中;

    • -D:显示创建用户的默认配置;

    • -u, –uid UID:指定用户UID

    • -g, –gid GROUP:(GROUP可以为ID号也可以为名字)指定基本组ID,注意:此组得事先存在;

    • -G, –groups GROUP1,GROUP2,…[,GROUPN]]:指明用户所属的附加组,多个组之间用逗号分隔;

    • -c:指明注释信息

    • -d, –home DIR:以指定的路径为用户的家目录;通过复制/etc/skel此目录并重命名实现;指定的家目录路径如果事先存在,则不会为用户复制环境配置文件;

    • -s, –shell SHELL:指定用户的默认shell,可用的所有shell列表存储在/etc/shells文件中;

    • -r:创建系统用户

    • -M:不创建用户家目录

usermod命令:修改用户账号属性

  • 用法:usermod [选项] username

    • -u, –uid UID:修改用户的ID为此处指定的新UID;

    • -g, –gid GROUP:修改用户所属的基本组;

    • -G, –groups GROUP1,GROUP2,…:修改用户所属的附加组;原来的附加组会被覆盖;

    • -a, –append:与-G一同使用,用于为用户追加新的附加组;

    • -c, –comment COMMENT:修改注释信息;

    • -d, –home DIR:修改用户的家目录;用户原有的文件不会被转移至新位置;

    • -m, –move-home:只能与-d选项一同使用,用于将原来的家目录移动为新的家目录;

    • -s, –shell SHELL:修改用户的默认shell;

    • -l, –login NEWLOGIN:修改用户名;

    • -L, –lock:锁定用户密码;即在用户原来的密码字符串之前添加一个"!";

    • -U, –unlock:解锁用户的密码;

userdel命令:

  • 作用:用户删除命令

  • 用法:userdel [option]username

  • 常用选项:

    默认不加参数,删除用户时,不删除用户家目录

    • -r:删除用户时一并删除其家目录;

10.2 组管理类命令

groupadd命令

  • 功能:添加用户组

  • 用法:groupadd [选项] group_name

  • 常用选项:

    • -g GID:指定GID,默认是上一个组的GID+1

    • -r:添加一个系统组;

groupmod命令

  • 功能:修改组属性

  • 用法:groupmod [选项] GROUP_NAME

  • 常用选项:

    • -g GID:修改GID

    • -n newname:修改组名

groupdel命令

  • 功能:删除用户组

  • 用法:groupdel GROUP

gpasswd命令

  • 功能:为组设定密码,也可以实现组管理

  • 目的:使用newgrp切换临时的组为基本组时候,需要提供密码

  • 组密码文件存放位置:/etc/gshadow

  • 用法:gpasswd 选项 group

  • 选项:

    • -a USERNAME:向组中添加用户 

    • -d USERNAME:从组中移除用户

10.3 练习题

(1)、创建组DISTRO,其GID为2016;

groupadd -g 2016 distro

(2)、创建用户MANDRIVA, 其ID号为1005;基本组为DISTRO;

useradd -u 1005 -g distro mandriva

(3)、创建用户MAGEIA,其ID号为1100,家目录为/HOME/LINUX;

useradd -u 1100 -d /home/linux mageia

(4)、给用户MAGEIA添加密码,密码为MAGEEDU;

echo "mageedu" | passwd --stdin mageia

(5)、删除MANDRIVA,但保留其家目录;

userdel mandriva

(6)、创建用户SLACKWARE,其ID号为2002,基本组为DISTRO,附加组PEGUIN;

useradd -u 2002 -g distro -G peguin slackware

(7)、修改SLACKWARE的默认SHELL为/BIN/TCSH;

usermod -s /bin/tcsh slackware

(8)、为用户SLACKWARE新增附加组ADMINS;

usermod -G admins,peguin slackware

(9)、为SLACKWARE添加密码,且要求密码最短使用期限为3天,最长为180天,警告为3天;

passwd -n 3 -x 108 -w 3 slackware

(10)、添加用户OPENSTACK,其ID号为3003, 基本组为CLOUDS,附加组为PEGUIN和NOVA;

useradd -u 3003 -g clouds -G peguin,nova openstack

(11)、添加系统用户MYSQL,要求其SHELL为/SBIN/NOLOGIN;

useradd -u 491 -s /sbin/nologin mysql

(12)、使用ECHO命令,非交互式为OPENSTACK添加密码。

echo “123” | passwd —stdin openstack

原创文章,作者:N22-武汉-enfp,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40026

(0)
N22-武汉-enfpN22-武汉-enfp
上一篇 2016-08-29
下一篇 2016-08-29

相关推荐

  • 一个简单小例子来说一下Rescue营救模式

    昨天不小心将/lib64下的一个动态库文件libc.so.6(很多命令都依赖的)给移动到了/root下,然后除了一些内部命令可用外,其余命令都不能用了,然后就想着看看重启可不可以修复,结果重启后就再也开不了机了,心想着这可咋整,要不用最快的方式进行快照恢复吧,结果老师就说了,不能使用快照,让我们使用Rescue营救模式进行恢复,然后在恢复的过程中就发现一个问…

    Linux干货 2017-08-21
  • bash小脚本

    1、编写脚本/root/bin/systeminfo.sh,显示当前主机系统信息,包括主机名,IPv4地址,操作系统版本,内核版本,CPU型号,内存大小,硬盘大小。 [root@centos6 scripts]# cat systeminfo.sh #!/bin/bash HostName=`uname -n` Ipv…

    Linux干货 2016-08-15
  • 马哥教育网络20期+第8周练习博客

    1、请描述网桥、集线器、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路由器的功能、使用场景与区别。 网桥:链接层设备,基于MAC地址过滤。 集线器:物理层设备,基本都属于半双工模式。集线器与网桥在现在的局域网中基本都不用了。 二层交换机:基本MAC转发数据,功能齐全的可支持VLAN等功能。常见的有100/1000M、16口/24口/48口。 三层交换机:功能齐全的交换机,具备都…

    Linux干货 2016-08-01
  • Zabbix基于Proxy分布式部署实现Web监控

    前言 在日常运维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如何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故障,并及时定位故障原因,保证业务不受影响,我想这应该是做好一个运维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但人力不可能实时掌控系统的变化,于是监控系统应运而生,监控便是运维的眼睛,把监控和性能管理做好后,运维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目前比较流行的开源监控工具有Cacti、Nagios(Icinga)、Zabb…

    Linux干货 2015-07-13
  • Find命令简介与使用

    用途:         find命令用来在指定目录下查找文件。任何位于参数之前的字符串都将被视为欲查找的目录名。如果使用该命令时,不设置任何参数,则find命令将在当前目录下查找子目录与文件。并且将查找到的子目录和文件全部进行显示。 语法: find [OPTION]… [查找…

    Linux干货 2016-08-30
  • 第一周:Linux基础之系统入门知识(一)

    一、计算机的组成及功能 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是由匈牙利-美国科学家冯· 诺依曼于1946年提出的。迄今为止所有进入实用的电子计算机  都是按冯· 诺依曼提出的结构体系和工作原理设计制造的故又统称为“冯·诺依曼型计算机"。 根据冯.诺依曼原理: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所组成 运算器: 进行算术与逻辑运算 控制器:&…

    Linux干货 2016-09-18

评论列表(1条)

  • 马哥教育
    马哥教育 2016-08-30 09:08

    作业中的代码格式最好使用统一格式,还第二个问题没有写答案。其它做的很好,请继续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