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文件系统的最基本数据结构:inode和block

    • Linux文件系统的最基本数据结构:inode和block

      • 为什么有inode和block

      • inode

      • block

      • 创建目录或文件

      • 使用场景

      • 查看本机的文件系统信息

Linux文件系统的最基本数据结构:inode和block

为什么有inode和block

由于Linux系统是多用户多的,所以文件系统类型多样化是在所难免的。从ext2开始,是将文件属性和文件内容分开存储的,分别由inode和block来负责。

inode

用于存储文件的各属性,包括:

- 所有者信息:文件的owner,group;
- 权限信息:read、write和excite;
-时间信息:建立或改变时间(ctime)、最后读取时间(atime)、最后修改时间(mtime);
- 标志信息:一些flags;
- 内容信息:type,size,以及相应的block的位置信息。

//注意:不记录文件名或目录名,文件名或目录名记录在文件所在目录对应的block里。

block

用来存储文件的内容。

创建目录或文件

1、当创建一个目录时,文件系统会为该目录分配一个inode和至少一个block。该inode记录该目录的属性,并指向那块block。该block记录该目录下相关联的文件或目录的关联性和名字。

2、当创建一个文件时,文件系统会为该文件分配至少一个inode和与该文件大小相对应的数量的block。该inode记录该文件的属性,并指向block。

3、如果一个目录中的文件数太多,以至于1个block容纳不下这么多文件时,Linux的文件系统会为该目录分配更多的block。

分区 
(1)分区结构

分区(partition)在被Linux的文件系统(比如ext2)格式化的时候,会分成inode table和block table两部分,且大小都是固定的。该分区的所有inode都在inode table里,所有block都在block table里。

(2)块大小

ext2允许的block size为1024bytes、2048bytes和4096bytes。

(3)inode大小

ext2一般默认给inode预设的大小为128bytes。

(4)预设分区

一个T bytes的分区,设定每个block为B bytes,每个inode为I bytes。如果假设平均每个文件占用两个block的话,那么inode的数量就应该设定为T/(2B+I)个,即inode table为T*I/(2B+I) bytes,block table为T*B/(2B+I) bytes。所以一个分区的文件系统所能容纳的文件数量,被限制于该分区的文件系统的inode area中的inode数。

如果一个分区大小为1GB,每个block为4KB,一个inode为128B,并假设平均每个文件占用2个block。那么inode的数量为1GB/(8KB+128B)=129055.5,即129055。那么inode table的大小为129055*128B=15.75MB。所以按照这样的规划,如果一个1GB的磁盘,那么格式化后,就已经有15.75MB被使用了。

使用场景

大文件应用场景:block设置的小一些,inode设置的多一些。比如新闻组、BBS等。 
小文件应用场景:block设置的大一些,inode设置的少一些。比如图片分享网站。

查看本机的文件系统信息

使用dumpe2fs命令可以查看分区的文件系统的相关信息。比如我在我的一台测试机上查看sda1,可以输入:

dumpe2fs /dev/sda1

会得到如下内容,一些信息已经标注在注释里了。

(1)文件系统基本信息

#该分区的文件系统的名称
Filesystem volumn name: MAIN
#上次的挂载点
Last mounted on: <not available>
#文件系统的通用唯一标识符
Filesystem UUID: <none>
#文件系统的
Filesystem magic number: 0xEF53
#修订版本号
Filesystem revision #: 1 (dynamic)
Filesystem features: has_journal needs_recovery
Filesystem flags: signed_directory_hash
Default mount options: (none)
#文件系统状态
Filesystem state: clean
#发生错误后的行为
Errors behavior: Continue
#操作系统
Filesystem OS type: Linux

(2)结构信息

#Inode总数
Inode count: 1313312
#Block总数
Block count: 1313305
#保留block数
Reserved block count: 65665
#空闲block数
Free blocks: 979164
#空闲inode数
Free inodes: 1298415  
#第一个block的编号
First block: 0
#block的大小
Block size: 4096
#fragment的大小
Fragment size: 4096
#每个group的block数是32K个
Blocks per group: 32768
#每个group的fragment数是32K个
Fragments per group: 32768
#每个group的inode数
Inodes per group: 32032
#每个group的inode blocks
Inode blocks per group: 1001

一个100M(100000K)文件的磁盘分区,分别写入1K文件与写入1M文件,分别可以写多少个? 
答:最多写入9103个文件

分析

设置默认块大小1k
100M/(1k+128B)
// 转换成b后除
104857600/1152
最多9103
100M被格式化以后有11kb创建了inode表
//用104857600除以9103=11519(11kb)

原创文章,作者:M20_h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43527

(8)
M20_heM20_he
上一篇 2016-09-06
下一篇 2016-09-06

相关推荐

  • vim编辑器作业

    1、复制/etc/profile至/tmp/目录,用查找替换命令删除/tmp/profile文件中的行首的空白字符 [root@wzc tmp]# vim profile    # By default, we want umask to …

    Linux干货 2016-08-12
  • linux下小练习(2)

    1、编写脚本/bin/per.sh,判断当前用户对指定的参数文件,  是否不可读并且不可写                         2、编写脚本/root/bin/nologin.sh和login.sh,实现禁止和充 许…

    Linux干货 2016-08-15
  • N21沉舟17周作业

    1、结合图形描述LVS的工作原理; NAT模型 NAT模型其实就是通过网络地址转换来实现负载均衡的,它的工作方式几乎跟iptables 中的DNAT一模一样的,NAT模型的工作方式: 1.用户请求VIP(也就是是CIP请求VIP) 2,Director Server 收到用户的请求后,发现源地址为CIP请求的目标地址为VIP,那么Dorector Serve…

    Linux干货 2016-11-14
  • Hello World, Hello Linux.

    文笔不好,请见谅。

    2018-03-26
  • 第三周学习总结之简单文本处理

    写在最前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Linux是一个一切皆文件的系统,因此对文件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到目前为止,对于新手来说可能连鼎鼎大名的三剑客也未必听过,不过在这之前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非常好用的文本处理工具来完成一些简单文件的处理。本次内容就是讲讲如何使用几个简单文本处理工具的组合完成一些实用的功能。 文本处理工具 文本处理工具,用我的理解就是能够对…

    2017-12-19
  • 8-2 作业

    8-2作业     1.在/data/testdir里创建的新文件自动属于g1组,组g2的成员如:alice能对这些新文件有读写权限,组g3的成员如:tom只能对新文件有读权限,其它用户(不属于g1,g2,g3)不能访问这个文件夹。 2.创建组sales,gid 3000,passwd:centos,sales admins:user2。…

    Linux干货 2016-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