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核级别:
1、POST开机加电自检
BIOS加载CMOS信息并进行开机自检,检测硬件设备是否正常并进行硬件设备初始化
2、Boot Sequence(BIOS):定义设备启动顺序
BIOS定义设备启动顺序,并读取启动设备数据加载硬盘上的第一个扇区MBR。
3、Boot Loader(MBR):bootloader功能实现
Boot Loader提供一个菜单,允许用户选择要启动的系统或不同的内核版本,把用户选定的内核装载到RAM中的特定的空间中,解压、展开而后把系统控制权移交给内核。
4、Kernel(ramdisk):内核实现
(1)Linux内核会以自己的功能重新检测一次硬件,不一定使用BIOS检测到的信息。
(2)加载硬件驱动程序(启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内核模块,借助ramdisk加载)
(3)以只读方式挂载根目录文件系统。(挂载到ramdisk虚拟文件系统上,ramdisk中的/lib/modules下面有真正根的驱动程序。)
(4)运行用户空间的第一个应用程序:/sbin/init
用户级别(以Centos5为例)
5、/sbin/init/程序运行(在/etc/inittab设置)
init程序主要依赖于配置文件:/etc/inittab,类似shell script。流程如下:
(1)先去的runlevel即默认执行等级的相关等级;(以5为例)
(2)使用/etc/rc.d/rc.sysinit进行系统初始化;(以下Centos5中有的/etc/inittab有)
(3)由于runlevel是5,因此只进行“5:5:wait:/etc/rc.d/rc5”,其他行则略过;
(4)设置好【ctrl】+【alt】+【del】这组合的组合键功能;
(5)设置不断电系统的pf,pr两种机制
(6)启动终端机
以下附上Centos6的图片:
init处理系统初始化流程(/etc/rc.d/rc.sysinit)
设置好系统环境 (1)设置主机名; (2)设置欢迎信息; (3)激活udev和selinux; (4)挂载/etc/fstab文件中定义的所有文件系统; (5)检测根文件系统,并以读写方式重新挂载根文件系统;(重新挂载是指根文件检测完之后) (6)设置系统时钟; (7)根据/etc/sysctl.conf文件来设置内核参数; (8)激活lvm即软raid设备; (9)激活swap设备; (10)加载额外设备的驱动程序;(内核加载驱动只加载根文件系统的) (11)清理操作; 注意:在init配置文件:/etc/inittab中,有一行内容是定义/etc/rc.d/rc.sysinit,此脚本文件是负责完成系统初始化的脚本文件。
关闭/启动对应级别下的服务
脚本文件/etc/rc.d/rc作用为当级别切换时启动或停止服务;此脚本接受传递的参数给脚本中$runlevel变量,然后,读取/etc/rc$runlevel.d/K和/etc/rc$runlevel.d/S所有文件,这些文件就是为什么开机启动后,有些服务会自动启动,有些服务没有启动的原因。 K:要停止的服务,K##,优先级,数字越小,越优先关闭,依赖的服务先关闭,然后再关闭被依赖的。 S :要启动的服务,S##*,优先级,数字越小,越是优先启动,被依赖的服务先启动,而依赖的服务后启动。 /etc/rc.d/init.d目录还有个链接目录为/etc/init.d目录,这两目录下文件相同。
原创文章,作者:N24_yez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60538
评论列表(1条)
熟练掌握启动流程和各个步骤在做什么,这是必备技能之一,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