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
一、计算机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如下: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组成。
1.运算器:是对数据进行加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2.控制器:调度各种程序、数据、地址的使用,协调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访问。
3.存储器:是存储程序、数据和各种信号。
4.输入:输入设备的作用是将程序、原始数据、指令等信息输入到计算机。
5.输出:它把计算机算机的中间结果、机内的各种数据符号及文字或各种控制信号等信息输出出来。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由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组成
1.操作系统:是指控制和协调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是应用软件运行的基础。主要功能是调度,监控和维护计算机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各种独立的硬件,使得它们可以协调工作。
2.应用软件:是使用各种程序语言开放,扩展使用,实现不同的功能。
二、Linux主要有三大发行版本:Debian、Slackware、Redhat
Redhat Redhat分支中主要有RHEL(商业收费),CentOS社区维护版和Fedora桌面版。
Slackware Slackware主要有SLES用于企业版,openSUSE用于桌面环境。
Debian Debian互联网自发组织,最接近原滋原味的Linux,使用于任何环境,由于系统稳定,多用于服务器 主要有Ubuntu服务器版、桌面版。
1.联系:三大发行版都是基于Linux的内核源代码,只是给这个内核加上一些应用程序而组成的系统。而这些应用大部分都是来源于GNU社区,代码基本都一样。
2.区别:按软件包管理系统的不同,分以Redhat的rmp包管理系统和Ubuntu的基于DPKG包管理系统。使用前者的发行版包括SLES、Fedora、openSUSE、centos、RHEL等,包文件以rpm为扩展名;使用后者的包括Ubuntu系列,Debian系列等,包文件以deb为扩展名。
三、Linux的哲学思想
1.一切皆文件,把几乎所有系统资源都表示为文件形式:包括目录、硬件设备,甚至通信借口等。
2.由众多功能单一的程序组成:一个程序只做一件事。
3.尽量避免跟用户交互;易于以编程的方式实现自动化任务。
4.使用文本文件保存配置信息,无论什么配置修改都只需修改其配置文件即可。
四、Linux命令使用格式:
ifconfig
ifconfig 命令用来查看和配置网络设备。当网络环境发生改变时可通过此命令对网络进行相应的配置。
语 法:
ifconfig [网络设备][down up -allmulti -arp -promisc][add<地址>][del<地址>][<hw<网络设备类型><硬件地址>][io_addr<I/O地址>][irq<IRQ地址>][media<网络媒介类型>][mem_start<内存地址>][metric<数目>][mtu<字节>][netmask<子网掩码>][tunnel<地址>][-broadcast<地址>][-pointopoint<地址>][IP地址]
命令参数:
-
up 启动指定网络设备/网卡
-
down 关闭指定网络设备/网卡
-
-arp 设置指定网卡是否支持ARP协议
-
-promisc 设置是否支持网卡的promiscuous模式,如果选择此参数,网卡将接收网络中发给它所有的数据包
-
-allmulti 设置是否支持多播模式,如果选择此参数,网卡将接收网络中所有的多播数据包
-
-a 显示全部接口信息
-
-s 显示摘要信息(类似于 netstat -i)
-
add 给指定网卡配置IPv6地址
-
del 删除指定网卡的IPv6地址
-
<硬件地址> 配置网卡最大的传输单元
-
mtu<字节数> 设置网卡的最大传输单元 (bytes)
-
netmask<子网掩码> 设置网卡的子网掩码
例如:
[root@zf ~]# ifconfig eth0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0:0C:29:81:F2:1B inet addr:10.1.1.40 Bcast:10.1.1.255 Mask:255.255.255.0 inet6 addr: fe80::20c:29ff:fe81:f21b/64 Scope:Link UP BROADCAST RUNNING MULTICAST MTU:1500 Metric:1 RX packets:14666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frame:0 TX packets:13854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1000 RX bytes:1060425 (1.0 MiB) TX bytes:1023928 (999.9 KiB) #ifconfig 显示当前活动网卡信息
echo
echo – 回显一行文本
命令参数
-
允许在标准输出上显示STRING(s).
-
-n 不输出行尾的换行符.
-
-e 允许对下面列出的加反斜线转义的字符进行解释.
-
-E 禁止对在STRINGs中的那些序列进行解释.
-
在没有 -E 的情况下,可承认并可以内置替换以下序列:
-
\NNN 字符的ASCII代码为NNN(八进制)
-
\ 反斜线
-
\a 报警符(BEL)
-
\b 退格符
-
\c 禁止尾随的换行符
-
\f 换页符
-
\n 换行符
-
\r 回车符
-
\t 水平制表符
-
\v 纵向制表符
例如:
[root@zf ~]# echo "mageedu" mageedu #显示mageedu [root@zf ~]# echo "$PATH" #显示变量路径 /usr/local/sbin:/usr/local/bin:/sbin:/bin:/usr/sbin:/usr/bin:/root/bin [root@zf ~]# echo '$PATH' $PATH #单引号为强引用,显示结果为$PATH
tty
用法:
tty [选项]…
-
显示出连接到当前标准输入的终端设备文件名。
-
-s, –silent, –quiet 什么也不显示,只返回退出状态值
例如:
[root@zf ~]# tty /dev/pts/0 #显示当前终端
startx
startx 启动图形界面
export
export 显示和设置环境变量值
-
-f 带边环境变量为函数名称
-
-n 删除指定的环境变量
-
-p 列出所有的环境变量
例如:
export PATH=$PATH:/usr/local/bin #将/usr/local/bin加入环境变量中
pwd
pwd 显示当前目录
例如:
[root@zf ~]# pwd /root #显示当前目录为 /root
history history 命令可以用来显示曾执行过的命令,也可以根据显示的治疗来重新执行需要的命令
命令参数
-
n 显示n个最近的记录
-
-a 添加记录
-
-r 读取记录,但不会添加内容记录
-
-w 覆盖原有的history 文件
-
-c 清除记录
-
-d<编号>[n] 删除指定n条记录
-
-n<文件> 读取指定文件
-
-r<文件> 读取文件但不记录
-
-w<文件> 覆盖原有文件
例如:
[root@zf ~]# history 5 #显示最近5个命令记录 148 export -p 149 clear 150 pwd 151 history 5 152 history 5
shutdown
shutdown 以一种安全的方式关闭系统。
命令参数
-
-a 使用 /etc/shutdown.allow 来验证身份。
-
-t sec
-
通知 init(8) 在转换到其它运行级别前,发送警告 (warning) 信号后延时 (sec) 秒数后再发送关闭 (kill) 信号。
-
-k 并非真正关机,只向所有人显示警告信息。
-
-r 重启。
-
-h 关机。
-
-f 重启时跳过磁盘检测。
-
-c 取消运行中的 shutdown 进程。
-
time 关机时间。
例如:
[root@zf ~]# shutdown –r now #马上重启
poweroff
poweroff命令用来关闭计算机操作系统并且切断系统电源。
命令参数:
-
-n:关闭操作系统时不执行sync操作;
-
-w:不真正关闭操作系统,仅在日志文件“/var/log/wtmp”中;
-
-d:关闭操作系统时,不将操作写入日志文件“/var/log/wtmp”中添加相应的记录;
-
-f:强制关闭操作系统;
-
-i:关闭操作系统之前关闭所有的网络接口;
-
-h:关闭操作系统之前将系统中所有的硬件设置为备用模式。
例如:
[root@zf ~]# poweroff -f #强制关机
reboot
reboot 重启
命令参数:
-
-d 重新开机时不把数据写入记录文件/var/tmp/wtmp。本参数具有"-n"参数的效果。
-
-f 强制重新开机,不调用shutdown指令的功能。
-
-i 在重开机之前,先关闭所有网络界面。
-
-n 重开机之前不检查是否有未结束的程序。
-
-w 仅做测试,并不真的将系统重新开机,只会把重开机的数据写入/var/log目录下的wtmp记录文件。
例如:
[root@zf ~]# reboot -f #强制重启
hwclock
hwclock 显示或设置硬件时钟时间
命令参数:
-
–adjust hwclock每次更改硬件时钟时,都会记录在/etc/adjtime文件中。使用–adjust参数,可使hwclock根据先前的记录来估算硬件时钟的偏差,并用来校正目前的硬件时钟。
-
–debug 显示hwclock执行时详细的信息。
-
–directisa hwclock预设从/dev/rtc设备来存取硬件时钟。若无法存取时,可用此参数直接以I/O指令来存取硬件时钟。
-
–hctosys 将系统时钟调整为与目前的硬件时钟一致。
-
–set –date=<日期与时间> 设定硬件时钟。
-
–show 显示硬件时钟的时间与日期。
-
–systohc 将硬件时钟调整为与目前的系统时钟一致。
-
–test 仅测试程序,而不会实际更改硬件时钟。
-
–utc 若要使用格林威治时间,请加入此参数,hwclock会执行转换的工作。
例如:
[root@zf ~]# hwclock #显示当前硬件时钟 2016年12月04日 星期日 06时53分20秒 -0.735761 seconds
date
date 打印或设置系统日期和时间
用法:
date [选项]… [+格式]
或: date [-u|–utc|–universal] [MMDDhhmm[[CC]YY][.ss]]
以给定的格式显示当前时间,或是设置系统日期。
-
-d,–date=字符串 显示指定字符串所描述的时间,而非当前时间
-
-f,–file=日期文件 类似–date,从日期文件中按行读入时间描述
-
-r, –reference=文件 显示文件指定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
-
-R, –rfc-2822 以RFC 2822格式输出日期和时间
-
例如:2006年8月7日,星期一 12:34:56 -0600
-
–rfc-3339=TIMESPEC 以RFC 3339 格式输出日期和时间。
-
TIMESPEC=
date',
seconds',或 `ns' -
表示日期和时间的显示精度。
-
日期和时间单元由单个的空格分开:
-
2006-08-07 12:34:56-06:00
-
-s, –set=字符串 设置指定字符串来分开时间
-
-u, –utc, –universal 输出或者设置协调的通用时间
-
给定的格式FORMAT 控制着输出,解释序列如下:
-
%% 一个文字的 %
-
%a 当前locale 的星期名缩写(例如: 日,代表星期日)
-
%A 当前locale 的星期名全称 (如:星期日)
-
%b 当前locale 的月名缩写 (如:一,代表一月)
-
%B 当前locale 的月名全称 (如:一月)
-
%c 当前locale 的日期和时间 (如:2005年3月3日 星期四 23:05:25)
-
%C 世纪;比如 %Y,通常为省略当前年份的后两位数字(例如:20)
-
%d 按月计的日期(例如:01)
-
%D 按月计的日期;等于%m/%d/%y
-
%e 按月计的日期,添加空格,等于%_d
-
%F 完整日期格式,等价于 %Y-%m-%d
-
%g ISO-8601 格式年份的最后两位 (参见%G)
-
%G ISO-8601 格式年份 (参见%V),一般只和 %V 结合使用
-
%h 等于%b
-
%H 小时(00-23)
-
%I 小时(00-12)
-
%j 按年计的日期(001-366)
-
%k 时(0-23)
-
%l 时(1-12)
-
%m 月份(01-12)
-
%M 分(00-59)
-
%n 换行
-
%N 纳秒(000000000-999999999)
-
%p 当前locale 下的"上午"或者"下午",未知时输出为空
-
%P 与%p 类似,但是输出小写字母
-
%r 当前locale 下的 12 小时时钟时间 (如:11:11:04 下午)
-
%R 24 小时时间的时和分,等价于 %H:%M
-
%s 自UTC 时间 1970-01-01 00:00:00 以来所经过的秒数
-
%S 秒(00-60)
-
%t 输出制表符 Tab
-
%T 时间,等于%H:%M:%S
-
%u 星期,1 代表星期一
-
%U 一年中的第几周,以周日为每星期第一天(00-53)
-
%V ISO-8601 格式规范下的一年中第几周,以周一为每星期第一天(01-53)
-
%w 一星期中的第几日(0-6),0 代表周一
-
%W 一年中的第几周,以周一为每星期第一天(00-53)
-
%x 当前locale 下的日期描述 (如:12/31/99)
-
%X 当前locale 下的时间描述 (如:23:13:48)
-
%y 年份最后两位数位 (00-99)
-
%Y 年份
-
%z +hhmm 数字时区(例如,-0400)
-
%:z +hh:mm 数字时区(例如,-04:00)
-
%::z +hh:mm:ss 数字时区(例如,-04:00:00)
-
%:::z 数字时区带有必要的精度 (例如,-04,+05:30)
-
%Z
例如:
[root@zf ~]# date +"%F %T" #显示当前日期时间 2016-12-04 06:36:16
五、Linux使用帮助命令的方法:
内部命令:
help COMMAND
例如:
[root@zf ~]# help type type: type [-afptP] name [name ...] Display information about command type. For each NAME, indicate how it would be interpreted if used as a command name.
外部命令:
1.命令自带简要格式的使用帮助
# COMMAND –help
例如:
[root@zf ~]# ls --help 用法:ls [选项]... [文件]... 列出 FILE 的信息(默认为当前目录)。 如果不指定-cftuvSUX 或--sort 选项,则根据字母大小排序。 长选项必须使用的参数对于短选项时也是必需使用的。 -a, --all 不隐藏任何以. 开始的项目 -A, --almost-all 列出除. 及.. 以外的任何项目 --author 与-l 同时使用时列出每个文件的作者 -b, --escape 以八进制溢出序列表示不可打印的字符 --block-size=大小 块以指定大小的字节为单位 -B, --ignore-backups 不列出任何以"~"字符结束的项目 -c 配合-lt:根据ctime 排序并显示ctime(文件 状态最后更改的时间)
2.使用帮助手册:manual
位置:/usr/share/man
# man COMMAND
例如:
[root@zf ~]# man ls LS(1) User Commands LS(1) NAME ls - list directory contents SYNOPSIS ls [OPTION]... [FILE]... DESCRIPTION List information about the FILEs (the current directory by default). Sort entries alphabetically if none of -cftuvSUX nor --sort. Mandatory arguments to long options are mandatory for short options too. -a, --all do not ignore entries starting with . -A, --almost-all do not list implied . and .. --author with -l, print the author of each file -b, --escape print octal escapes for nongraphic characters --block-size=SIZE
3.使用info
例如:
[root@zf ~]# info mv File: coreutils.info, Node: mv invocation, Next: rm invocation, Prev: install invocation, Up:\ Basic operations 11.4 `mv': Move (rename) files ============================== `mv' moves or renames files (or directories). Synopses: mv [OPTION]... [-T] SOURCE DEST mv [OPTION]... SOURCE... DIRECTORY mv [OPTION]... -t DIRECTORY SOURCE...
4.官方文档
5.google搜索
man章节划分:
1.用户命令 2.系统调用 3.c库调用 4.设备文件及特殊文件 5.文件格式 (配置文件的格式) 6.游戏的使用帮助 7.杂项 8.管理工具及守护进程
六、Linux发行版的基本目录命名规则
1.严格区分字符大小写
2.除了“/"之外的任意字符,但总数不能超过255个
3.目录也是文件,在同一路径不能与其他文件同名
Linux目录功能规定
-
/bin 存放普通用户命令
-
/boot 存放着系统的启动文件和内核
-
/dev 设备文件主目录(设备不在这里,具体设备息/proc目录中)
-
/proc 系统进程和系统硬件信息
-
/etc 系统主配置文件主目录
-
/var 系统频繁变化的数据目录
-
/home 普通用户的家目录
-
/lib和/lib64 系统库文件存放的目录
-
/usr 系统帮助文档以及源码包安装位置,经常是第三方应用程序安装位置的目录
-
/sbin 超级用户使用的命令存放的目录
-
/mnt 用户挂载目录
-
/root 超级用户root家目录
-
/tmp 临时文件存放目录
-
/media 可移动介质挂载点
-
/opt 第三方应用程序文件存放目录
原创文章,作者:N25-深圳-寻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61381
评论列表(1条)
总结的很好,下次要加一例子说明就更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