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述计算机的组成及其功能。
硬件部分:
软件(系统)组成部分
功能模块划分:
进程管理:系统资源的分配单位(线程是CPU分配单位)
存储管理:内存分配,存储保护,虚拟存储
设备管理:管理外设接口
文件管理:保存程序和数据等软件信息
程序接口:提供指令或函数的调用方式,使程序能够调用系统的资源
用户界面:为用户提供操作环境
结构模块划分:
操作系统分类:
单用户操作系统:dos,windows,
批处理操作系统:dos
分布式操作系统
分时操作系统:unix
实时操作系统:
2、按系列罗列Linux的发行版,并描述不同发行版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下列主要叙述Linux主流的发行版
Knoppix:安装,界面操作,都十分简便,多用于系统修复和故障排除
Debian Ubuntu:安装,界面操作人性化,是很多初学者了解Linux的不错选择
这个系列的开发和维护都是社区化进行的(community)
Redhat公司一直到2014终止redhat 9才开始分支的
Redhat RedHat Enterprise Linux(RHEL) 提供服务的商业(企业版)发行版
CentOS:不提供服务的企业发行版
Fedora:个人免费版,安装操作都比较简便
SLS
Slackware 主要在于:稳定性和简单性,最类:Unix-like
1,没有提供图形界面,2,没有软件包管理,不自动解决依赖关系,适合高手
Arch:轻量,简洁,社区维基的形式 ArchWiki
Gentoo:优化于管理程序的系统的,针对特定类型的计算机,进行预编译,去掉不必要的代码,也是社区化的开发维护。
联系和区别: 以上的这些系统都是:Unix-Like,即或多或少都是来源于Unix系统的思想和架构。它们之间又有很多区别:特定性,功能性,针对用户的体验性
3、描述Linux的哲学思想,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其进行解释性描述。
l 一切皆文件:硬件设备都是用文件方式表示
/dev/console,/dev/tty#[1-6],/dev/ttys#,/dev/pts/#
l 小即是美:让每一个程序只做好一件事情原则
易于理解,维护,消耗资源少,也更容易和其他工具结合使用
l 可移植性优先:舍高效而取可移植性原则
最高效往往意味着:不可移植,导致开发周期大,往往得不偿失。
也不需要太多的时间优化程序
l 自动化,尽可能减少和用户的交互
l 软件杠杆效应:优秀的程序员就要使用优秀的代码
l 文本文件存储信息:格式易转换,易阅读和编辑…
l 可定制化服务
4、说明Linux系统上命令的使用格式;详细介绍ifconfig、echo、tty、startx、export、pwd、history、shutdown、poweroff、reboot、hwclock、date命令的使用,并配合相应的示例来阐述。
l Ifconfig : configure a network interface
ifconfig interface [aftype] options | address …
eth0:物理网卡1,
l0:循环网卡(测试所用,就是自身)
up :激活网卡;
down:关闭网卡
arp:地址解析协议
mtu:设置传输数据包的最大单元
eg:
~]# ifconfig eth0 192.168.10.188 #只设置ip地址
~]# ifconfig eth0 192.168.10.188 netmask 255.255.255.0 #并指定网关
~]# ifconfig eth0 up #开启eth0的网卡
~]# ifconfig eth0 down # 关闭eth0网卡
~]# ifconfig eth0 arp # 开启eth0 arp协议 -arp 就是 关闭
l echo display a line of text 俗称“回显”
-n:不换行显示,默认是换行的
-e:执行转义字符
-E:不执行转义字符(默认值)
eg:
~]# echo “Hello\nworld!” —> Hello\nworld!
~]# echo -e “Hello\nword!” –> Hello
world!
l tty 查看当前使用的终端
~]# tty –> /dev/pts/0 (伪终端) 或者/dev/tty1 (虚拟终端)
l startx
直接在虚拟终端执行之,打开图像桌面,前提是已经安装ked或者gnome相关x-window
l export
用于将shell变量输出为环境变量,或者将shell函数输出为环境变量
-f : 代表函数名
-n:删除指定的变量
-p:列出所有的shell 赋予程序的环境变量
~]# var111=234234 # 定义一个变量(局部变量)
~]# export var111 # 让它变成环境变量 (全局变量)
类似的命令:env(显示系统中的环境变量以及开始一个新的环境) 和 set(显示系统中已有的shell变量和重新赋值变量)
l history
-c:清空当前历史命令;
-a:将历史命令缓冲区中命令写入历史命令文件中;
-r:将历史命令文件中的命令读入当前历史命令缓冲区;
-w:将当前历史命令缓冲区命令写入历史命令文件中。
eg:
~]# history 20 # 打印 最近20指令
l shutdown
Shutdown [OPTON]… TIME
-r Requests that the system be rebooted after it has been brought down. 重启
-h Requests that the system be either halted or powered off after it has been brought down, with the choice as to which left up to the system. 关机
-H Requests that the system be halted after it has been brought down.
-P Requests that the system be powered off after it has been brought down. 请求
-c Cancels a running shutdown. TIME is not specified with this option, the first argument is MESSAGE. 取消
-k Only send out the warning messages and disable logins, do not actually bring the system down. 警告
eg:
shutdown -r +20 #20分钟 重启
shutdown -h +20 #20分钟 关机
类似:wall: 向所有终端发出信息
l poweroff
-n:关闭操作系统时不执行sync操作;
-w:不真正关闭操作系统,仅在日志文件“/var/log/wtmp”中;
-d:关闭操作系统时,不将操作写入日志文件“/var/log/wtmp”中添加相应的记录;
-f:强制关闭操作系统;
-i:关闭操作系统之前关闭所有的网络接口;
-h:关闭操作系统之前将系统中所有的硬件设置为备用模式。
eg: ~]# poweroff # 直接关机
l hwclock (clock)
显示和设置硬件时钟
-s: –hctosys 以硬件为准,同步系统时间
-w: –sysyshc: 以系统为准,同步硬件时间
l date 显示和设置系统时间
date [OPTION][+FORMART]
%H 小时,24小时制(00~23)
%I 小时,12小时制(01~12)
%k 小时,24小时制(0~23)
%l 小时,12小时制(1~12)
%M 分钟(00~59)
%p 显示出AM或PM
%r 显示时间,12小时制(hh:mm:ss %p)
%s 从1970年1月1日00:00:00到目前经历的秒数
%S 显示秒(00~59)
%T 显示时间,24小时制(hh:mm:ss)
%X 显示时间的格式(%H:%M:%S)
%Z 显示时区,日期域(CST)
%a 星期的简称(Sun~Sat)
%A 星期的全称(Sunday~Saturday)
%h,%b 月的简称(Jan~Dec)
%B 月的全称(January~December)
%c 日期和时间(Tue Nov 20 14:12:58 2012)
%d 一个月的第几天(01~31)
%x,%D 日期(mm/dd/yy)
%j 一年的第几天(001~366)
%m 月份(01~12)
%w 一个星期的第几天(0代表星期天)
%W 一年的第几个星期(00~53,星期一为第一天)
%y 年的最后两个数字(1999则是99)
%s:从1970年1月1日(Unix元年)0分0秒到现在所经过的秒数
设置日期:date [MMDDhhmm[[CC]YY][.ss]]
eg:
~]# date 121219232016.11
~]# date +”%Y-%m-%d”
5、如何在Linux系统上获取命令的帮助信息,请详细列出,并描述man文档的章节是如何划分的。
l 内部命令:help COMMAND
l 外部命令:使用手册 manual (man COMMAND)
Man手册的使用:手册相关文档所在目录:/usr/share/man
SECTION:
NAME:功能性说明
SYNOPSIS: 语法格式
DESCRIPTION:描述
OPTIONS:选项
EXAMPLES:使用案例
AUTHOR:作者
BUGS:报告程序的BUG方式
SEE ALSO:参考
SYNOPSIS:
[]:可选内容
<>:必须提供的内容
a|b|c: 多选一
….同类内容可出现多个
使用手册:压缩格式的文件,并有章节之分
/usr/share/man1,man2,man3
1,用户命令
2,系统调用
3,C库调用
4,设备文件及特殊文件
5,文件格式 (配置文件格式)
6,游戏使用帮助
7,杂项
8,管理工具及守护进程
查看命令有哪些章节
whatis COMMAND
有依赖数据库: makewhatis(手动更新数据库)
操作man手册的阅读方式
空格:向文件尾部翻一屏
b键:向文件首部翻一屏
ctrl+d:向文件尾部翻半屏
ctrl+u:
回车键:向文件尾部翻一行
k:向文件首部翻一行
G:直到最后一行
1G:直到文件首行
#G:直到指定行
-M 选项 : 到指定目录下面查找命令手册并打开
info COMMAND: 获取在线帮助文档
README:程序相关信息
INSTALL:安装帮助
CHANGES;版本更改信息
google搜索:
keyword filetype:pdf
keyword site:domain.tld
intitle:Keyword
6、请罗列Linux发行版的基础目录名称命名法则及功用规定
CentOS 6.5 为例:
/ : 整个文件系统的根目录
/bin: 用户命令所存放的目录(目录下都是可执行文件) 二进制文件
/cgroup :对照组,简单服务跟踪
/etc :配置系统信息的文件目录
/lib :库文件目录,一般是32位系统的,64位系统是向下兼容32位系统的,和/bin,/sbin目录一样,文件都是二进制文件
/lost+found :系统意外宕机时,会产生一些碎片文件就是存储在这里,fsck可以检测这里情况,以方便恢复必要的数据。
/misc :多用于嵌入式系统中 ,各种杂项设备挂载地方
/net :网络相关数据存放位置
/proc :虚拟文件系统,将内核与进程状态归档的文本文件。
/sbin :管理员执行的相关命令(可执行文件)目录,二进制文件
/srv :站点的具体数据,有系统提供
/tmp :临时存放软件数据的目录,系统重启,目录中数据不会被保存
/var :变化的目录,日志,脱机文件,临时邮件等等所存放的目录
/boot : 引导程序文件的目录,kernel,initrd
/dev :设备目录,如:/dev/tty1,/dev/null
/home :用户的家目录,保存文件和个人设置,一般都是单独分区的
/lib64 :64位的系统库文件
/media :媒体挂载点(CD-ROM)
/mnt :临时挂载的文件系统
/opt :软件包存放目录,以方便管理
/root :超级管理员的家目录
/selinux :内核安全模块,一种访问控制安全策略。
/sys :是sysfs系统的挂载点。sysfs的是一个伪文件系统所提供的Linux内核是出口量约各种内核子系统,硬件设备,以及相关信息的设备驱动程序从内核的设备模型的用户空间通过虚拟文件。除了提供关于各种设备和内核子系统的信息,也可以用于其组态导出的虚拟文件。比proc有所改进
/usr :用户安装的软件包存放处,并且有系统,和软件相关的文档
原创文章,作者:不忘初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6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