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2 用户、组学习总结

Linux系统的登录方式是通过账号和密码。每一个登录账号都有一个主组可能有附加组。Linux内的文件和目录都有所有者和属组,只有相应权限的账户可以对其进行操作,下面我对用户权限相关内容进行了总结。

 

1、  用户ID,每个用户具有相应的ID号码,主要分为两类:系统ID和用户ID,在Centos6中系统ID1-499,用户ID >500;在Centos7中系统ID1-1000,用户ID>1000root账户的ID都为0.

2、  ID,在账户创建时会自动创建与账户名相同的组名和组ID,默认与用户ID相同。

3、  每个账号必须有一个主组,0个或者多个辅助组。

4、  Centos里有四个与用户和组信息存储文件,他们是/etc/shadow /etc/passwd /etc/gshadow /etc/group

其中/etc/passwd中存储了账号相关信息,每行中的内容以冒号分割:

M22 用户、组学习总结

分别表示用户名、密码、用户ID、组ID、用户描述、家目录和shell类型

 /etc/shadow中存放了账号密码和密码有效期等:

M22 用户、组学习总结

分别为:用户名、以sha6加密过的密码、密码更改距1970.1.1的天数、密码最短修改日期、最长修改日期、提前提醒密码过期的天数、密码超期作废的天数、账户可使用的天数、最后一位保留。

 /etc/group存放了组相关信息

M22 用户、组学习总结

分别为:组名、密码、组ID和包含的用户名。

 /etc/gshadow存放了组的密码信息

M22 用户、组学习总结

包括:组名、sha6加密过的密码、组ID和包含的用户名。

5、  配置文件

A/etc/login.defs文件里包含了全局控制参数

    MAIL_DIR /var/spool/mail #邮箱目录

    PASS_MAX_DAYS       99999 #密码最长存续时间

    PASS_MIN_DAYS      0  #更改密码的最短时间

    PASS_MIN_LEN        5   #密码的最短位数

    PASS_WARN_AGE    7   #提前几天提醒密码过期

    UID_MIN               500 #用户ID的起始编号

    UID_MAX           60000 #用户ID的终止编号(用户可以手动设置大于此编号的ID

    GID_MIN              500 #ID的其实编号

    GID_MAX          60000 #ID的终止编号(上同)

    CREATE_HOME    yes   #是否创建家目录

    UMASK           077     #家目录的掩码

    USERGROUPS_ENAB yes#是否启用用户组

    ENCRYPT_METHOD SHA512   #密码的加密方式

   B/etc/default/useradd文件存放了创建用户时的缺省设置:

       
# useradd defaults file

GROUP=100   #可创建普通组

HOME=/home  #家目录位置

INACTIVE=-1   #账号过期后是否停用

EXPIRE=       #账号的终止日期

SHELL=/bin/bash #默认shell

SKEL=/etc/skel  #家目录文件模板

CREATE_MAIL_SPOOL=yes #是否创建邮箱

    C/etc/skel目录内存放了新创建家目录所需要的配置文件

6、  用户、组的相关操作命令

 

A、 查看

agetent :从/etc/nsswitch.conf包含的管理数据库里获得相关信息。默认定义的参数有

    passwd:     files

    shadow:     files

    group:      files

    hosts:      files dns

    bootparams: nisplus [NOTFOUND=return] files

    ethers:     files

    netmasks:   files

    networks:   files

    protocols:  files

    rpc:        files

    services:   files

    netgroup:   nisplus

    publickey:  nisplus

    automount:  files nisplus

    aliases:    files nisplus

            bchage -l username :显示账户密码的相关时间设置

            cpwck:检查用户信息

            dgrpck:检查组信息

            eid:查看用户id,主组id,辅助组id

     ffinger:查看登录名、用户名、家目录、shell类型、登录时间、终端类型、Ip

     ggroupmems –l :显示组内所有成员列表

B、 增加

a、  charg username:交互式增加当前用户的时间设置;

b、  useradd:增加用户

c、  groupadd:增加组

C、 修改

a、  chsh –s 修改某用户的shell类型

b、  chfn指定用户个人信息包括:用户名称、办公室地址、办公电话、住宅电话

c、  authconfig –passalgo=sha3 –update 更改密码的加密算法

d、  chage {-d,-e,-I,-m,-M,-R,-W} 命令更改账号密码时间

e、  vipwvi方式修改/etc/passwd

f、   vigrvi方式修改/etc/group

g、  usermod:修改用户信息

h、  groupmod:修改账户信息

i、    passwd:修改用户密码

j、    gpasswd:向组中添加、删除用户,设置有管理权限的用户列表

k、  newgrp:临时切换基本组

l、    groupmems{-g,-a,-d,-p}更该组名、加入用户、删除用户、清空组内用户

 

D、 删除

a、  userdel:删除用户

b、  groupdel:删除组

原创文章,作者:realma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69810

(0)
realmasterrealmaster
上一篇 2017-02-22
下一篇 2017-02-23

相关推荐

  • locate与find不得不说的事

    本文内容: locate与find 练习     locate与find是linux中最常用的两种查找方式,二者各有优缺点,locate查找迅速,却由于数据库非实时更新,导致可能查找不全,而find由于是从指定路径开始遍历,速度相对较慢,却更为准确,而且用法也更加灵活,因此find运用更加广泛,也是本文的重点。 文件查找: locate搜…

    Linux干货 2016-08-18
  • 查找 -数据结构

    几种查找算法:顺序查找,折半查找,分块查找,散列表 一、顺序查找的基本思想:  从表的一端开始,向另一端逐个按给定值kx 与关键码进行比较,若找到,查找成功,并给出数据元素在表中的位置;若整个表检测完,仍未找到与kx 相同的关键码,则查找失败,给出失败信息。 说白了就是,从头到尾,一个一个地比,找着相同的就成功,找不到就失败。很明显的缺点就是查找效…

    Linux干货 2015-07-28
  • 单向加密原理

      单向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的过程分为两个步骤:   一、添加特征码           上图中说明了为数据添加特征码的步骤:       1、使用单向算法计算出特征码       2、使用私钥来加密特征码   &nb…

    Linux干货 2016-02-24
  • N25-第四周作业

    1、复制/etc/skel目录为/home/tuse1,要求/home/tuse1及其内部文件的属组和其它用户均没有任何访问权限。   cp -r /etc/skel /home/tuser1;chmod go= /home/tuse1 2、编辑/etc/group文件,添加组hadoop    vi /et…

    Linux干货 2016-12-27
  • ansible原理及简单应用

    一、基础介绍 1、简介 ansible是新出现的自动化运维工具,基于python开发,集合了众多运维工具(puppet、cfengine、chef、func、fabric)的优点,实现了批量系统配置、批量程序部署、批量运行命令等功能。ansible是基于模块工作的,本身没有批量部署的能力。真正具有批量部署的是ansible所运行的模块,ansible只是提供…

    Linux干货 2016-01-13
  • ACL

    acl 权限的理解

    Linux干货 2018-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