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哥门徒-N26-邢岩
今天看了一本书《运维前线:一线运维专家的运维方法、技巧与实践》,有一张运维全平台规划体系如下:
看完这张图,瞬间觉得自动化运维真的是很庞大精深,我只是在运维这片海洋的岸边,刚刚迈入一只脚步而已,究竟什么是山,什么是水,还不得而知。就让我化身一条小鱼,在这片汪洋大海中遨游吧!
继续我今天的学习,第一题是创建一个10G分区,并格式为ext4文件系统。
(1) 要求其block大小为2048, 预留空间百分比为2, 卷标为MYDATA, 默认挂载属性包含acl;
(2) 挂载至/data/mydata目录,要求挂载时禁止程序自动运行,且不更新文件的访问时间戳;
~]# fdisk /dev/sdb
~]# mkfs -t ext4 -b 2048 -m 2 -L MYDATA /dev/sdb1
~]# mount -o acl,noexec,noatime /dev/sdb1 /data/mydata
第二题,创建一个大小为1G的swap分区,并创建好文件系统,并启用之;
~]# fdisk /dev/sdb
~]# partx -a /dev/sdb
~]# mkswap /dev/sdb2
~]# swapon /dev/sdb2
第三题,写一个脚本:
(1)、获取并列出当前系统上的所有磁盘设备;
(2)、显示每个磁盘设备上每个分区相关的空间使用信息;
#!/bin/bash
# Author:jeque
# Description:disk partition
ls /dev/[s,h]d[a-z]
fdisk -l ls /dev/[s,h]d[a-z]
第四题,总结RAID的各个级别及其组合方式和性能的不同。
RAID:就是将多个硬盘组织成一个来使用(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其主要的作用是提高IO能力和提高耐用性,耐用性可以通过磁盘冗余来实现。
多块磁盘组织在一起的工作方式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以下级别:
类别 | 硬盘及容量 | 性能及数量 |
RAID-0 | 用于平行存储,即条带。不适合存储关键数据,一般存储非关键性数据,如缓存数据;数据不重要,业务一样重要,也不一定可以把缓存系统放在RAID-0 |
读、写性能提升; 可用空间:N*min(S1,S2,…) 无容错能力 最少磁盘数:2,2+ |
RAID-1 | 镜像存储,每块硬盘存储全部数据 |
读性能提升、写性能略有下降; 可用空间:1*min(S1,S2,…) 有冗余能力 最少磁盘数:2, 2+ |
RAID-4 | 将三块或者以上的硬盘组织成一个硬盘,最后一块磁盘存储校验码(异或运算),前面的存储数据有一个盘集中检验,有可能会导致性能瓶颈 | |
RAID-5 | 一般是左对称 |
读写性能提升 可用空间:(N-1)*min(S1,S2,…) 有容错能力:1块磁盘 最少磁盘数:3,3+ |
RAID-6 | 两块磁盘作为校验盘,最少需要4块 |
读、写性能提升 可用空间:(N-2)*min(S1,S2,…) 有容错能力:2块磁盘 最少磁盘数:4,4+ |
混合类型 |
RAID-10:两两一组,做成RAID-1,最后组织成RAID-0 比较靠谱的机制 读写性能提升 可用空间:N*min(S1,S2,…)/2 有容错能力:每组镜像最多只能坏一块; 最少磁盘数:4,4+ RAID-01:三个磁盘组成RAID-0,最后合成RAID-1 不太靠谱 RAID-50:更不可靠 RAID7:价格非常贵 JBOD:Just a Bunch Of Disks |
将多块磁盘的空间合并成一个大的连续空间使用;可用空间:sum(S1,S2,…) |
常用级别:RAID-0,RAID-1,RAID-5,RAID-10,RAID-50,JBOD
几种RAID示意图:
第五题,创建一个大小为10G的RAID1,要求有一个空闲盘,而且CHUNK大小为128k;
~]# mdadm -C /dev/md1 -n 2 -x 1 -c 128 -l 1 /dev/sdb2 /dev/sdb3 /dev/sdb4
~]# mdadm -D /dev/md1
第六题,创建一个大小为4G的RAID5设备,chunk大小为256k,格式化ext4文件系统,要求可开机自动挂载至/backup目录,而且不更新访问时间戳,且支持acl功能;
~]# mdadm -C /dev/md5 -n 3 -c 256 -l 5 /dev/sdb1 /dev/sdb2 /dev/sdb3
~]# mdadm -D /dev/md5
~]# mkfs -t ext4 /dev/md5
~]# mount -o auto,acl,noatime /dev/md5 /backup
第七题,写一个脚本:
(1) 接受一个以上文件路径作为参数;
(2) 显示每个文件拥有的行数;
(3) 总结说明本次共为几个文件统计了其行数;
#!/bin/bash
# Author: jeque
# Description: file number
declare -i sum=$#
if [ $# -eq 0 ];then
echo “please input the file path”
exit 1
fi
for i in $*;do
echo “$i lines :$(grep “.*” $i |wc -l)”
done
echo “there are $sum files total.”
第八题,写一个脚本
(1) 传递两个以上字符串当作用户名;
(2) 创建这些用户;且密码同用户名;
(3) 总结说明共创建了几个用户;
#!/bin/bash
# Author: jeque
# Description:创建用户名
declare -i sum=$#
if [ $# -lt 2 ];then
echo “please input at least two users:”
exit 1
fi
for i in $*;do
useradd $i
password=$i
echo $password | passwd –stdin $i
done
echo “Created users are $sum total.”
第九题,写一个脚本,新建20个用户,visitor1-visitor20;计算他们的ID之和;
#!/bin/bash
# Author: jeque
# Description:创建用户名
declare -i sumuserid=0
for (( i=1;i<=20;i++));do
username=visitor$i
useradd $username
uid=`id -u $username`
let sumuserid+=$uid
done
echo “The users id sum:$sumuserid”
最后,让我用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学习,学号shell编程的核心:多练—多思考—再练—再思考,坚持如此循环即可!
原创文章,作者:jequ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70501
评论列表(1条)
图文并茂,总结的非常到位,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