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建一个10G分区,并格式为ext4文件系统;
(1) 要求其block大小为2048, 预留空间百分比为2, 卷标为MYDATA, 默认挂载属性包含acl;
(2) 挂载至/data/mydata目录,要求挂载时禁止程序自动运行,且不更新文件的访问时间戳;
[root@CentOS6 /]# mount -o acl,noexec,noatime /dev/sda5
/data/mydata/
2、创建一个大小为1G的swap分区,并创建好文件系统,并启用之;
[root@CentOS6 data]#
mkswap /dev/sda6
3、写一个脚本
(1)、获取并列出当前系统上的所有磁盘设备;
(2)、显示每个磁盘设备上每个分区相关的空间使用信息;
4、总结RAID的各个级别及其组合方式和性能的不同;
5、创建一个大小为10G的RAID1,要求有一个空闲盘,而且CHUNK大小为128k;
]# mdadm -C /dev/md128 -l 1 -n 2 -x 1 -c 128 /dev/sda{7,8,9}
]# mdadm –D
6、创建一个大小为4G的RAID5设备,chunk大小为256k,格式化ext4文件系统,要求可开机自动挂载至/backup目录,而且不更新访问时间戳,且支持acl功能;
1、先分3个4G分区
2、创建
]# mdadm –C /dev/md256 –l 5 –n 3 –c 256 /dev/sda{6,7,8}
3、格式化
]# mke2fs -t ext4 /dev/md256
7、写一个脚本
(1) 接受一个以上文件路径作为参数;L
(2) 显示每个文件拥有的行数;
(3) 总结说明本次共为几个文件统计了其行数;
8、写一个脚本
(1) 传递两个以上字符串当作用户名;
(2) 创建这些用户;且密码同用户名;
(3) 总结说明共创建了几个用户;
9、写一个脚本,新建20个用户,visitor1-visitor20;计算他们的ID之和;
10、写一脚本,分别统计/etc/rc.d/rc.sysinit、/etc/rc.d/init.d/functions和/etc/fstab文件中以#号开头的行数之和,以及总的空白行数;
11、写一个脚本,显示当前系统上所有默认shell为bash的用户的用户名、UID以及此类所有用户的UID之和;
12、写一个脚本,显示当前系统上所有,拥有附加组的用户的用户名;并说明共有多少个此类用户;
13、创建一个由至少两个物理卷组成的大小为20G的卷组;要求,PE大小为8M;而在卷组中创建一个大小为5G的逻辑卷mylv1,格式化为ext4文件系统,开机自动挂载至/users目录,支持acl;
14、新建用户magedu;其家目录为/users/magedu,而后su切换至此用户,复制多个文件至家目录;
15、扩展mylv1至9G,确保扩展完成后原有数据完全可用
16、缩减mylv1至7G,确保缩减完成后原有数据完全可用;
17、对mylv1创建快照,并通过备份数据;要求保留原有的属主属组等信息;
~]# lvcreate –L 2G –s –n mylv1 /dev/vgtest/myl1v1
~]# mkdir /users/snop
~]# mount /dev/vgtest/mylv1 /users/snop
原创文章,作者:ning40763163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72595
评论列表(2条)
实验步骤还是比较认证的,能注意下排版会更好~继续加油~
Hi Jaybee and welcome to the blog.Sorry for the delay in getting your first post moderated.Do you think that &#;a208ab2ndoned” in 27a as well as being the definition could also serve as an indication that the tube station is no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