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是ISO的建议,它是为了使各层上的协议国际标准化而发展起来的。OSI参考模型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这一参考模型共分为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关注在一条通信信道上传输原始比特。1,0的表示 比特维持时间 是否双 向同时传输 连接建立 撤销 连接器多少引脚及其用途 物理传输介质。

数据链路层:将一个原始的传输设施转变成一条没有漏检传输错误的线路。相邻节点间。 数据帧 流量控制 信道共享。

网络层:控制子网的运行 ,如何将数据包从源端路由到接收方。路由 拥塞控制 异构网 络互联。

传输层:真正的端到端的层,进程与进程之间传输 识别进程。

会话层:对话控制(记录该由谁来发送数据);令牌管理 (禁止双方同时执行同一关键 操作);同步功能(设置断点,崩溃恢复)。

表示层:传递消息的语法和语义 (不同内部数据表示法 编码方法 压缩 加密)。

应用层:应用层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用户通常使用的各 种各样的协议(Telnet、FTP、HTTP、SNMP等)。

TCP/IP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是首先由ARPANET所使用的网络体系结构。这个体系结构在它的两个主要协议出现以后被称为TCP/IP参考模型(TCP/IP Reference Model)。这一网络协议共分为四层:网络访问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网络访问层:在TCP/IP参考模型中并没有详细描述,只是指出主机必须使用某种协议与网络相连。

互联网层:是整个体系结构的关键部分,其功能是使主机可以把分组发往任何网络,并使分组独立地传向目标。这些分组可能经由不同的网络,到达的顺序和发送的顺序也可能不同。高层如果需要顺序收发,那么就必须自行处理对分组的排序。互联网层使用因特网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TCP/IP参考模型的互联网层和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在功能上非常相似。

传输层:使源端和目的端机器上的对等实体可以进行会话。在这一层定义了两个端到端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它提供可靠的报文传输和对上层应用的连接服务。为此,除了基本的数据传输外,它还有可靠性保证、流量控制、多路复用、优先权和安全性控制等功能。UDP是面向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的协议,主要用于不需要TCP的排序和流量控制等功能的应用程序。

应用层:包含所有的高层协议,包括:虚拟终端协议(TELNET,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电子邮件传输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域名服务(DNS,Domain Name Service)、网上新闻传输协议(NNTP,Net News Transfer Protocol)和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等。TELNET允许一台机器上的用户登录到远程机器上,并进行工作;FTP提供有效地将文件从一台机器上移到另一台机器上的方法;SMTP用于电子邮件的收发;DNS用于把主机名映射到网络地址;NNTP用于新闻的发布、检索和获取;HTTP用于在WWW上获取主页。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都采用了层次结构,但OSI采用的七层模型,而TCP/IP是四层结构。

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接口层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定义,只是一些概念性的描述。而OSI参考模型不仅分了两层,而且每一层的功能都很详尽,甚至在数据链路层又分出一个介质访问子层,专门解决局域网的共享介质问题。

TCP/IP的网络互联层相当于OSI参考模型网络层中的无连接网络服务。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功能基本相似,都是负责为用户提供真正的端对端的通信服务,也对高层屏蔽了底层网络的实现细节。所不同的是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是建立在网络互联层基础之上的,而网络互联层只提供无连接的网络服务,所以面向连接的功能完全在TCP协议中实现,当然TCP/IP的传输层还提供无连接的服务,如UDP;相反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是建立在网络层基础之上的,网络层既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又提供无连接的服务,但传输层只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在TCP/IP参考模型中,没有会话层和表示层,事实证明,这两层的功能可以完全包容在应用层中。

OSI参考模型的抽象能力高,适合与描述各种网络;而TCP/IP是先有了协议,才制定TCP/IP模型的。

OSI参考模型的概念划分清晰,但过于复杂;而TCP/IP参考模型在服务、接口和协议的区别上不清楚,功能描述和实现细节混在一起。

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接口层并不是真正的一层;OSI参考模型的缺点是层次过多,划分意义不大但增加了复杂性。

OSI参考模型虽然被看好,由于没把握好时机,技术不成熟,实现困难;相反,TCP/IP参考模型虽然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还是比较成功的。



原创文章,作者:zer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74972

(0)
zerozero
上一篇 2017-05-07
下一篇 2017-05-07

相关推荐

  • UID SGID与chmod 777的一些问题

    先来看问题 问题来了:echo的行为返回是对的还是vi是对的? 现场分析: vi 和 echo 都被设置为SGID权限。 abc文件所在的父目录权限是777 echo无法写abc文件,而vi是可以的 当时被问到这个问题时,我也是一征,怎么会这样。加之SUID,SGID在企业应用很少,如此这么久早忘了一干二净,只是赶紧去补课~,但经过30MIN后依然没有找到问…

    Linux干货 2016-08-08
  • 救援模式安装RPM

    救援模式安装RPM 步骤如下: (1)先让RPM“自杀”掉,必须要使用忽略依赖选项—nodeps,否则卸载不了RPM程序。 (2)卸载完成后,将机器重启,按F2键进入机器的BIOS模式,如下图选择CD-ROM启动,最后按F10保存退出。 (3)机器将会从光驱上使用光盘文件做引导启动,如下图界面,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该界面在我们安装新系统的时候,也会见到。啰嗦…

    Linux干货 2016-08-26
  • Linux安全和加解密

    概述:     所有业务的正常运转,离不开一个安全的运行环境,系统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业务稳定、可靠、以及可用性,本章就介绍一些系统安全相关的话题,具体包括:        1、加密基础概念     2、CA和证书的基础概念  &nb…

    Linux干货 2016-09-23
  • cp,chmod,chown,chgrg,grep命令应用实例和总结

    1.复制/etc/skel目录为/home/tuser1,要求/home/tuser1及其内部文件的其他属组和其他用户没有任何访问权限。[root@dxlcentOS ~]# cp -a /etc/skel/ /home/tuser1[root@dxlcentOS ~]# chmod -R go= /home/tuser1 递归修改权限,g:组的权限,o其他…

    Linux干货 2017-10-26
  • Linux之DNS服务

    DNS服务 DNS: Domain Name Service,协议(C/S, 53/udp, 53/tcp)应用层协议 BIND:BekerleyInternatName Domain, ISC (www.isc.org) 本地名称解析配置文件:hosts     /etc/hosts   &nbs…

    Linux干货 2016-10-05
  • Linux下常用安全策略设置的六个方法

    安全第一”对于linux管理界乃至计算机也都是一个首要考虑的问题。加密的安全性依赖于密码本身而非算法!而且,此处说到的安全是指数据的完整性,由此,数据的认证安全和完整性高于数据的私密安全,也就是说数据发送者的不确定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得不到保证的话,数据的私密性当无从谈起! 1. 禁止系统响应任何从外部/内部来的ping请求攻击者一般首先通过ping命令检测此…

    Linux干货 2017-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