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响应连接介绍

HTTP即超文本传输协议,web站点的实现就是基于HTTP协议得以实现。本文将详细讨论HTTP。

1. HTTP协议版本:

HTTP从诞生到现在一共有如下几个版本:

  • HTTP 0.9:是最早的版本,为HTTP的原型版本,其功能非常简陋;

  • HTTP 1.0:此版本增加了很多新特性,如cache,method,MIME等,MIME的出现让网页不再是单纯的纯文本界面,而是可以嵌入很多的多媒体资源;

  • HTTP 1.1:此版本增强了缓存功能;

  • HTTP 2.0:为最新版本,增加了很多新的特性,但目前并没有大范围使用;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还是HTTP 1.0和1.1的版本。

2. HTTP的工作模式:

HTTP工作于tcp/ip协议之上,所以HTTP需要依托于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断开机制来确保通信的可靠性。

HTTP的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

  • http请求报文(http request):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报文;

  • http响应报文(http response):服务器相应客户端报文请求;

一次完整的HTTP的请求处理过程分如下步骤:

  1. 建立或处理连接:接受请求或拒绝请求;

  2. 接收请求:接收来自于客户端的请求报文中对某一特定资源的请求;

  3. 处理请求:对请求报文进行解析,根据请求报文的内容获取相应的资源;

  4. 访问资源:获取请求中指定的资源;

  5. 构建响应报文;

  6. 发送响应报文:添加IP头,TCP头,数组帧头文件等;

  7. 记录日志;

3. HTTP接受请求的模型

目前HTTP的请求模型都是并发响应模型,并发响应模型分如下几种:

  1. 单进程I/O模型:启动一个进程处理所有的用户请求,意味着所有的请求按照顺序被串行处理,效率非常低;

  2. 多进程I/O模型:由父进程创建多个子进程,每个子进程响应一个请求;

  3. 复用的I/O模型:表示一个进程相应多个请求,其又分为如下模式:

    • 多线程模式:一个进程生成n个线程,每个线程处理一个请求;

    • 事件驱动(event-driven):一个进程直接处理n个请求;

  4. 复用的多线程I/O结构:启动m个进程,每个进程处理n个线程,即可以响应请求的数量为m*n个;

随着现在网站的访问量越来越大,所以目前单进程I/O模型已经很少被用到了。

4. HTTP请求处理中的连接模式

目前网站的访问已经越来越多,尤其是对于主要业务集中在web站点上的公司来说尤其如此。据亚马逊的统计,如果在打开一个网站的时候等待3秒以上,那么可能就会丢失75%的用户量,而如果再打开一个网站的时候等待了10秒以上,那么就会丢失95%的用户量。所以网站的响应速度已经和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了。

那么在此详细描述一下用户在访问一个网站的流程:

首先用户会在客户端通过网站地址打开网站。正常来说一个网页会由很多资源组成,比如:图片,视频,流媒体,文字等。所以在我们看来所有内容都位于一个页面加载,但是在浏览器的后台其实是有多个资源请求的:

HTTP响应连接介绍

如图打开的是www.sina.com的站点,右侧可以看到的是打开这一个站点所请求的资源列表。由此我们知道一个网页的打开是需要调用很多资源的。

下面我们来介绍HTTP在处理请求的连接模型:

其连接模式分为两种方式:

  • keep-alive长连接模式;

  • 非保持连接模式;

4.1 非保持连接模式

非保持连接模式表示web站点在响应了客户端的一个响应请求之后就会断开此请求而再重新建立一个新的请求去处理其他的响应信息。我们都知道HTTP是建立在TCP协议之上的,其每次通信都会有三次握手和四次断开的请求。这样的话就会造成一个问题:服务器和客户端大部分的时间会用在频繁的建立连接和断开上,通信效率会降低很多。由此就产生了长连接模式来解决此问题。

4.2 keep-alive长连接模式

keep-alive表示当客户端和服务器建立起连接之后并不会因为一个资源传输结束而断开连接,而是在此连接之上做多次资源的传输,这样就不会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建立连接和断开连接的过程中。不过这样也会带来一个问题:如果有其他客户端此时发起响应请求,此次连接不断开的话其他客户端将无法接入服务器。此问题通过如下两种方式来解决:

  1. 定义传输资源数量上限:比如定义为200,当传输的资源数目达到200之后会服务器会自动断开此连接去相应其他客户端请求;

  2. 定义长连接时长:比如定义10秒,当连接达到10s之后服务器也会自动断开此连接。

以上两种方式哪一种先达到就会以哪一种为准,这样就避免了某一客户端长期占据服务器资源,同时也避免了非保持连接的弊端。

5. 总结

此文主要介绍了HTTP协议的版本,并发请求连接模型,客户端和web站点之间的数据相应方式和http的两种连接模式。后续会带来HTTPD服务的详细介绍。


原创文章,作者:王子豪,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77258

(0)
王子豪王子豪
上一篇 2017-05-31
下一篇 2017-05-31

相关推荐

  • lvm逻辑卷管理

    lvm逻辑卷管理: 允许对卷进行方便操作的抽象层,包括重新设定文件系统的大小 允许在多个物理设备间重新组织文件系统,将设备指定为物理卷 用一个或者多个物理卷来创建一个卷组 物理卷是用固定大小的物理区域(Physical Extent,PE)来定义的 在物理卷上创建的逻辑卷是由物理区域(PE)组成 可以在逻辑卷上创建文件系统 创建: 创建物理卷: pvcrea…

    Linux干货 2016-09-01
  • N22-第三周作业

    1、列出当前系统上所有已经登录的用户的用户名,注意:同一个用户登录多次,则只显示一次即可。     首先用who命令查看所有已登录用户信息,然后用cut命令取出用户名,再用sort -u对用户名排序并删除重复的用户名      2、取出最后登录到当前系统的用户的相关信息。  &n…

    Linux干货 2016-09-05
  • 正则表达式、扩展正则表达式

    正则表达式:支持:grep,sed,awk,vim, less,nginx,varnish等

    2018-03-16
  • 第三周 磁盘文件系统进阶

    文件系统的使用:     首先要“挂载”:mount 命令和umount命令     根文件系统这完的其他文件系统要想能够访问, 都必须通过“关联”至根文件上的某个目录来实现,次关联操作即为“挂载”;此目录几位“挂载点”;     挂载点:mount-point,用于做为另一个文件系统的访问入口; …

    Linux干货 2016-11-22
  • 第一天作业

    一、计算机的组成部分         现代计算机的组成是根据冯.诺依曼体系,包括5大部件存储器、控制器、运算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1.存储器包括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内部存储器包括内部硬盘、内存、缓存等,外部存储器包括移动硬盘、光…

    Linux干货 2016-08-15
  • Linux网络管理命令的使用

    网络管理命令 ip命令 配置Linux网络属性:ip命令,不过该命令的操作只是临时操作,重启以后配置丢失 ip-show / manipulate routing, devices, policy routing and tunnels ip [ OPTIONS ] OBJECT { COMMAND | help }    &n…

    Linux干货 2016-09-11

评论列表(1条)

  • renjin
    renjin 2017-06-02 16:23

    一次完整的HTTP的请求处理过程分如下步骤:
    建立或处理连接、接收请求、处理请求、访问资源、构建响应报文、发送响应报文、记录日志。
    这是个重点,尽量达到没有参考的情况下能说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