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ll脚本其实就是以一系列命令组合起来的文本文件,这些命令组合起来完成一个或者一项功能。因为Shell似乎是各UNIX系统之间通用的功能,并且经过POSIX(表示可移植操作系统接口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 of UNIX,缩写为 POSIX)的标准化。因此,Shell脚本只要“用心写”一次,即可应用到很多系统上。因此,之所以要使用Shell脚本不仅仅是基于:它的简单性(简洁地表达复杂的操作)和可移植性(脚本无须修改就可在不同的系统上执行),和它相对开发容易(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功能强大又妤用的脚本)也离不开。它的示例一般长下面这样:
下面小编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向你们讲述shell的美
1、编写脚本/root/bin/systeminfo.sh,显示当前主机系统信息,包括主机名,IPv4地址,操作系统版本,内核版本,CPU型号,内存大小,硬盘大小。
小编解析*:
第8行:题目只要IPv4地址,所以使用ifconfig ens33,然后grep命令过滤出包含inet的那一行,最后tr命令把里面的空格转变成一个就可以切出你想要的那一串数字啦
第9行:小编觉得这一行大家应该都知道,就是显示版本号和内核信息的,记住这俩命令即可,其他的就不多说了。
第10行:与第8行相似,都是查询过滤再进行切除。
第11行:我们看到两个$符对不对,中括号里面的$符是用来引用小括号里面的那些查看过滤取行首等命令执行的结果,中括号外面的$符是用来计算的,看到/符没,/1024就是 除以1024。(小编这里说的是不是有点绕)
第12行:相似与第8、10行,小编就不絮叨了。
结果显示:
2、编写脚本/root/bin/backup.sh,可实现将/etc/目录备份到/root/etcYYYY-mm-dd中。
结果显示:
3、编写脚本/root/bin/disk.sh,显示当前硬盘分区中空间利用率最大的值。
结果显示:
4、编写脚本/root/bin/links.sh,显示正连接本主机的每个远程主机的IPv4地址和连接数,并按连接数从大到小排序。
结果显示:
5、编写脚本/root/bin/sumid.sh,计算/etc/passwd文件中的第10个用户和第20用户的ID之和。
小编解析*:
第5、6行:这两行长得很像哈。首先我们看到反引号把所有内容都引起来了,它这里就是把里面的内容当做一个命令来执行。
第7行:中括号里面的$符是分别引用第5、6行得出的user10和user20的结果;外面的$符是依题意要求计算他俩的和
第8行:输出计算之后的和
结果如下:
[root@localhost bin]# ./sumid.sh
70
6、编写脚本/root/bin/sumspace.sh,传递两个文件路径作为参数给脚本,计算这两个文件中所有空白行之和。
小编解析*:
第5、6行:首先又是反引号,其作用如第5题,而grep后面加双引号可以识别所输入的变量;这道题所说的空白行就是由空格组成的行,也就是以空格开头以空格结尾但是中间也是有内容的,内容就是这些space。^符就是以后面的space(空格)开头,*号代表有很多空格,$符就是以前面的space结尾,$1,$2就是传递给脚本的参数,最后wc再进行行数统计。
第7、8行与第5题相似,也是计算并输出结果。
结果显示:
7、编写脚本/root/bin/sumfile.sh,统计/etc, /var, /usr目录中共有多少个一级子目录和文件。
结果显示:
[root@localhost bin]# ./sumfile.sh
304
8、编写脚本/root/bin/argsnum.sh,接受一个文件路径作为参数;如果参数个数小于1,则提示用户“至少应该给一个参数”,并立即退出;如果参数个数不小于1,则显示第一个参数所指向的文件中的空白行数
小编解析*:
第5行中的$@表示传递给脚本的所有参数,如果传递的有参数,就会显示&&后面的小括号里统计出来的行数;如果没有传递参数,就会输出||后面的小括号里的“至少应该给一个参数”这句话。
方法二:
[[ $# -lt 1 ]] && echo “至少应该给一个参数!” || echo “第一个文件中有 `grep ‘^[[:space:]]*$’ $1|wc -l`个空白行“
这里小编用中括号进行判断传递给脚本参数的个数($#)是否小于(lt)1,个数小于1就会显示”至少应该给一个参数“这句话,不小于1就输出||后面的统计结果。
结果显示:
[root@localhost bin]# ./argsnum.sh
至少应该给一个参数
[root@localhost bin]# ./argsnum.sh /etc/login.defs
第一个文件中有 10个空白行
9、编写脚本/root/bin/hostping.h,接受一个主机的IPv4地址做为参数,测试是否可连通。如果能ping通,则提示用户“该IP地址可访问”;如果不可ping通,则提示用户“该IP地址不可访问”
小编解析*:
这一题里,-c代表ping几次,-w代表执行时间,小编这里是让它ping1次然后用时1秒,不然ping起来没完很费时间的啊。题目要求就是测试是否连通并没说要结果,所以我们就可以把它ping的结果无论成功失败都导入到垃圾桶(/dev/null)里面去,最后对应加上需要输出的语言就可以了。
结果显示:
10、编写脚本/root/bin/checkdisk.sh,检查磁盘分区空间和inode使用率,如果超过80%,就发广播警告空间将满。
小编解析*:
第5、6行这里就是通过转换排序等命令得出最大值
第7、8行是判断上面所得出的结果是否大于(gt)80,大于就要发广播(wall命令),小于就显示正常。
结果显示:
第二种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方法1的判断那两行使用||合并成了一行,你们那么聪明,小编不多说了啊。
小编总结:关于shell脚本这一章就要多练题、多敲!
原创文章,作者:Qianzhih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83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