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管理及其一些网络协议

1,这周我们主要学的是有关网络的相关知识;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感觉重要的一些内容。

首先介绍的是计算机网络协议的七层模型:从上到下依次分为:7,应用层(application):OSI模型的第七层,负责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FTP HTTP、HTTPS、DNS、等。

                                                                                         6, 表示层(presention):OSI模型的第六层,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翻译官,负责对上层数据或信息进行变换以保证一个主机应用层信息可以被另一个                                                                                                                                                                              主机的应用程序理解。表示层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的解密和加密、压缩、格式转换等。

                                                                                         5,会话层(session):     OSI模型的第五层,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其主要功能是建立通信链接,保持会                                                                                                                                                                话过程通信链接的畅通,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同步两个结点之间的对话,决定通信是否被中断以及通信中断时决定从何处重新发送。

                                                                                         4传输层(network):   OSI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其主要功能是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                                                                                                                                 或不可靠的传输。包括的协议有:TCP UDP协议等

                                                                                         3,网络层(link):          OSI模型的第三层 ,其主要功能是将网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

                                                                                                                                包括的协议有:IP ICIP等

                                                                                         2,数据链路层(date):  OSI模型的第二层,它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其主要功能是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

                                                                                                                                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1 ,物理层(physical):   OSI模型的最低层或第一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为上层协                                                                                                                                 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它的单位为比特

                                                                                                                                在物理层的互联设备包括:集线器(Hub)、中继器(Repeater)等

然后要说的是七层网络模型的划分原则:(1)网路中各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

                                                                        (2)不同节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3)同一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4)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5)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6)根据功能需要进行分层,每层应当实现定义明确的功能。

                                                                         (7)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2,PDU 协议数据单元是指对等层次的穿递的数据单位
物理层的PDU是数据位  bit
数据链路层的PDU是数据帧 frame
网络层的PDU是数据包 packet
传输层的PDU数据段 segment
其他几层的PDU是消息 message

3,TCP/IP协议栈(很多协议的集合):是一个Protocol Stack,包括TCP、IP、UDP、ICMP、RIP、TELNET、FTP、SWTP、ARP等
分为四层:
          应用层
          传输层
          Internet层
          网络访问层

 TCP协议特性:
         工作在传输层的协议
         全双工协议
         半关闭
         错误检查
         将数据打包成段、排序
         确认机制
         数据恢复,重传
         流量控制,滑动窗口
         拥塞控制,满启动和拥塞避免算法

TCP/IP和OSI模型的对应关系:

TCP/IP堆栈                           OSI参考模型
                 一对三                          应用层
应用层      ——————              表示层
                                                      会话层
                 一一对应                      
传输层      ——————              传输层
                                       
Internet    ——————               网络层
                 一对二                      
网络访问层  ——————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4,TCP包头
源端口(SP)
目的端口(DP)
端口号的范围:0 ~ 2^16-1(65535) 
目标端口是针对服务协议
常见的服务器端口:  http 80
                    https 443
                    tftp 69
                    ftp 21
                    ssh 22
                    smtp 25
                    pop3 110
                    telnet 23
                    dns tcp 53 udp 53
                    dhcp udp 67 68
                    mysql 3306
                    oracle 1521
                    sqlserver 1433
                    QQ 8000
5,TCP的三次握手

网络管理及其一些网络协议

6,TCP四次挥手

网络管理及其一些网络协议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三次握手一般都是由客户端向服务器发起的,而四次挥手客户端和服务器都可以发起

原创文章,作者:风之轨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85966

(1)
风之轨迹风之轨迹
上一篇 2017-09-02
下一篇 2017-09-02

相关推荐

  • Keepalived实现nginx双主

    一、架构描述与应用 1. 应用场景 大多数的互联网公司都会利用nginx的7层反向代理功能来实现后端web server的负载均衡和动静分离。这样做的好处是当单台后端server出现性能瓶颈时可以对其进行横向扩展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并发,同时也可以通过后端server提供的http或tcp监控接口对其进行健康检查实现自动Failover和Failback。&n…

    Linux干货 2016-07-16
  • python知识点

    #ipython的使用## 帮助功能?:Ipython的概述和简介help(name):查询指定名称的帮助obj?:列出obj对象的详细信息obj??:列出更加详细信息 ## 特殊变量_ :表示前一次的输出__:倒数第二次输出___:倒数第三次输出_dh:目录历史_oh:输出历史 ## shell命令!command 执行shell命令!ls -l!touc…

    Linux干货 2017-10-03
  • 如何恢复误删除的rpm包命令

    如何恢复误删除的rpm包命令 在linux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然,如果能够将遇到的问题一一解决也是非常开心的,因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的专业技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最近的测试中遇到了一个平时很少接触的问题:如何恢复误删除的rpm包命令。所以觉得有必要写下来,以防止下次出现类似的问题而不会解决。 首先模拟卸载rpm rpm -e &#82…

    2017-08-26
  • Linux 内存管理

    1.Linux 进程在内存数据结构      可以看到一个可执行程序在存储(没有调入内存)时分为代码段,数据段,未初始化数据段三部分:      1) 代码段:存放CPU执行的机器指令。通常代码区是共享的,即其它执行程序可调用它。假如机器中有数个进程运行相同的一个程序,那么它们就…

    Linux干货 2015-04-13
  • yum详解

        yum(全称为 Yellow dog Updater, Modified)yum相对于rpm来说:rpm为基础包管理器,yum则是rpm的前端工具。能够从指定的服务器自动下载RPM包并且安装,可以自动处理依赖性关系,并且一次安装所有依赖的软体包,无须繁琐地一次次下载、安装。,yum无法独立存在,系统不允许有两个…

    Linux干货 2016-08-24
  • 逻辑卷的创建与移除

    一、弹性控制磁盘大小的lvm:     假如有这样一个场景,在初始安装linux系统时给 /home分区设置了一定大小,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你发现初始分配的大小远不能满足公司的扩大,员工增加,需要分配的账号的磁盘空间也变大,这时你应该怎么办?是挂载一块更大的硬盘,将原来的小硬盘拆除掉吗?其实在linux中有lvm可动态增大文件系…

    Linux干货 2016-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