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子网例题

概念:子网划分就是——>将一个大网络(主机ID位多)划分成多个小的网络(主机ID位少)

如何实现呢?!

       实现——->网络ID向主机ID借位,网络ID位变多,主机ID位变少

涉及的公式:

         划分子网数=2^网络ID向主机ID借的位数

         网络ID=IP和子网掩码(netmask)相与

         损失的IP数=2*(划分子网数-1)

还有就是对照下面的表:上面表示2的第几次方,下面是所对应的值,我们网络里IP分八位一组,所以,我们只用到2的7次方128(如果你也像我一样,记不住这个次方所对应的值,你可以在做题前,先按这样的顺序在草稿纸上写下来,在划分计算时,对着一查便知,其实时间长了应该是会记住了 *-*…)

划分子网例题

接下来通过一个简单的小例子来看一下:

     例题:将10.0.0.0/8划分32个子网,求
              1.每个子网的子网掩码(netmask)
              2.每个子网的主机数
              3.最小子网的网络ID(netID)
              4.最大子网的IP范围
分析:1.看网络ID需要向主机ID借多少位—->即看32是2的几次方—-2^5=32
            即:向主机ID借5位,原先是8位子网掩码,现在变成13位    ——–>即:10.00000  000.0.0/13
         2.因为网络ID位变为13,所以主机ID位就变成了32-13=19位,所以主机数=2^19-2 =524286 位

         3.子网掩码就是11111111.11111000.0.0/13 (所有网络ID位都写1,主机ID位写0) 即:255.248.0.0/13 

             (248=255-7—–>按照上面表里,八个1是255,减去最低的三位的值(分别是4,2,1即7)就是高五位全1所对应的值248

         4.根据公式:最小子网络ID=IP和子网掩码相与—–>即10.0.0.0 | 255.248.0.0(规则:任何数与1相与都是它本身,任何数和0相与都是0)
                  即0 0 0 0 1 0 1 0 . 0 0 0 0 0     0 0 0 . 0 . 0 ——>10.0.0.0/13
                     1 1 1 1 1 1 1 1 . 1 1 1 1 1     0 0 0 . 0 . 0 ——>255.248.0.0/13
                     0 0 0 0 1 0 1 0 . 0 0 0 0 0     0 0 0 . 0 . 0 ——>10.0.0.0/13       ——>最小子网的网络ID
             最大子网的IP范围:使刚想主机ID借来的五位全1,
                     最大子网中的最小IP为:主机位除了最后一位为1以外,其余全为0;
                     最大子网中的最大IP为:主机位除了最后一位为0外,其余都为1(即不要主机位全0和全1的地址)
              即:最大子网中最小IP为: 10 . 1 1 1 1 1     0 0 0 . 0 0 0 0 0 0 0 0 . 0 0 0 0 0 0 0 1   ——>10.248.0.1/13
                     最大子网中最大IP为:10 . 1 1 1 1 1     1 1 1 . 1 1 1 1 1 1 1 1 . 1 1 1 1 1 1 1 0   ——>10.255.255.254/13
    答: 1. 每个子网的子网掩码为: 255.248.0.0/13
           2. 每个子网的主机数为:     2^19-2=524286(除去全0和全1的)
           3. 最小子网的网络ID为:     10.0.0.0/13
           4. 最大子网的IP范围为:     10.248.0.1/13——–10.255.255.254/13
还有一个概念和划分子网相反,就是划分超网——->即将多个小网合并一个大网
 实现:主机ID向网络ID借位

 前提:在合并前,原网络ID不同的位必须从全0到全1连续(防止把别人的网也划分到一块)

       例如: 将220.78.168.0/24、220.78.169.0/24、220.78.170.0/24、220.78.171.0/24、220.78.172.0/24、220.78.173.0/24、220.78.174.0/24、220.78.175.0/24八个网络合并成一个超网

       分析:1.从题中我们知道,以上八个网络的子网掩码都是255.255.255.0/24,所以,我们就将第三部分化成二进制数看一下

                220.78.1 0 1 0 1 0 0 0 . 0   ——220.78.168.0/24

                220.78.1 0 1 0 1 0 0 1 . 0   ——220.78.169.0/24

                220.78.1 0 1 0 1 0 1 0 . 0   ——220.78.170.0/24

                220.78.1 0 1 0 1 0 1 1 . 0   ——220.78.171.0/24

                220.78.1 0 1 0 1 1 0 0 . 0   ——220.78.172.0/24

                220.78.1 0 1 0 1 1 0 1 . 0   ——220.78.173.0/24

                220.78.1 0 1 0 1 1 1 0 . 0   ——220.78.174.0/24

                220.78.1 0 1 0 1 1 1 1 . 0   ——220.78.175.0/24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三部分的前五位都是一样的,并且,不相同的那三位是从全0到全1连续的。所以,我们就可以将其第三部分的低三位划分给主机ID位,即网络ID位变为24-3=21位,主机ID位为8+3=11位,所以我们可以将这八个网络合并为一个超网,这八个分别为它的子网,

           即 超网为:220.78.10101000.0/21——–>220.78.168.0/21

原创文章,作者:M.S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86270

(1)
M.SunM.Sun
上一篇 2017-09-04
下一篇 2017-09-04

相关推荐

  • 文本处理课后小练习

    1、找出ifconfig命令结果中本机的所有IPv4地址 [root@wzc date]# ifconfig |grep -E -o  '(([0-9]|[1-9][0-9]|1[0-9]{2}|2[0-4][0-9]|25[0-5])\.){3}([0-9]|[1-9][0-9]…

    Linux干货 2016-08-08
  • rpm和yum的使用,程序包编译安装以及编译apache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rpm包管理          用法: rpm [选项…]              查询/验证软件包选项:   &nbsp…

    Linux干货 2016-03-19
  • 网络管理之虚拟网卡实现一个网卡多个地址

    一.概述 在虚拟机中实现一个网卡多个地址 完成这个功能之前需要先关闭NetworkManager功能(在centos 6系统)         chkconfig NetworkManager off   而且我们要实现虚拟网卡一个网卡多个地址只是对虚拟机有用 网卡别名…

    Linux干货 2016-09-16
  • Homework Week-4 grep用法

    1、复制/etc/skel目录为/home/tuser1,要求/home/tuser1及其内部文件的属组和其它用户均没有任何访问权限。 cp -r /etc/skel /home/tuser1 chmod  -R g=,o= /home/tuser1 2、编辑/etc/group文件,添加…

    Linux干货 2016-09-06
  • Centos7 服务器部署ssh证书授权登录

    在当前服务器生成密钥对 ssh-keygen –t rsa –P ” ssh-keygen –t rsa –P ''[root@localhost ~]# ssh-keygen -t rsaGenerating public/private rsa key pair.Enter file in which to save the key …

    Linux干货 2016-12-05
  • PXE

    BootStraping 系统提供 PXE 简介 PXE(preboot execute environment,预启动执行环境)是由Intel公司开发的最新技术,工作于Client/Server的网络模式,支持工作站通过网络从远端服务器下载映像,并由此支持通过网络启动操作系统,在启动过程中,终端要求服务器分配IP地址,再用TFTP(trivial file…

    Linux干货 2016-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