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ode总结

inode的介绍以及影响inode号的命令

什么是inode?

理解inode,要从文件储存说起。文件储存在硬盘上,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储存512字节(相当于0.5KB)。操作系统读取硬盘的时候,不会一个个扇区地读取,这样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连续读取多个扇区,即一次性读取一个块(block)。这种由多个扇区组成的块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块的大小,最常见的是4KB,即连续八个sector组成一个block,文件数据都储存在块中,那么很明显,我们还必须找到一个地方储存文件的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创建者、文件的创年日期、文件的大小等等。这种储存元信息的区域叫做inode,中文译名为”索引节点”。inode (index node) 表中包含文件系统的所有文件列表。

inode包含文件的信息(元数据)

  Inode编号

用来识别文件类型,以及用于stat C函数的模式信息

文件权限

文件的拥有者的UID

文件所属组的GID

链接数(指向这个文件名路径名称个数)

文件的大小

文件的间戳(ctime指inode上一次变动的时间,mtime是指文件内容上一次变动的时间,atime指文件上一次打开的时间)

指向磁盘文件的数据块指针

有关文件的其它数据

注意:要想查看文件的inode信息可以使用stat命令查看

inode表结构

inode表结构

直接块指针:

前12个直接指针,直接指向存储数据的区域。如Blocks大小为4*1024KB,前12个直接指针就可以保存48KB的文件

间接块指针:

设每个指针占用4个字节,则以及指针指向的Blocks可以保存(4*1024)/4KB,可指向1024个Blocks,一级指针可存储文件数据大小为1024*(4*1024)KB=4MB

双重间接块指针:

同样Blocks大小为4*1024,则二级指针可保存Blocks指针数量为((4*1024)/4)*((4*1024)/4),则二级指针保存文件数据大小为(1024*1024)*(4*1024)=4GB

三重间接块指针:

以次类推三级指针可以储存文件数据大小为(1024*4*1024*1024)*(4*1024)=4TB

inode的大小:

每个inode都有一个编号,操作系统用inode号来识别不同文件。Unix/Linux系统不使用文件名,而使用inode号来识别文件,对于系统来说,文件名只是inode号码便于识别的别称或绰号。表面上,通过文件名打开文件;实际上,系统内部这个过程分成三步:首先,系统找到这个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其次,通过inode号,获取inode信息;最后,根据inode信息,找到文件数据所在的block,读出数据。

注意:inode号并不是无限的,如果一个分区的节点数被使用完了,那么即使磁盘空间还有剩余也不能再存放任何数据。可以使用df -i命令查看节点使用情况

df-i

  注:1节点总数、2使用过节点数、3剩余节点数、4节点使用率

目录文件:

Unix/Linux系统中,目录(directory)也是一种文件。打开目录,实际上就是打开目录文件目录文件的结果非常简单,就是一系列目录项(direct)的列表。每个目录项,由两部分组成:所包含文件的文件名,以及该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

ls命令只列出目录文件中的所有文件名:

ls

ls -i命令列出整个目录文件,即文件名和inode号(箭头标的即为inode号):

ls -i

如果要查看文件的详细信息,就必须根据inode号,访问inode节点,读取信息。ls -i -l 目录文件 列出整个目录文件,即文件名和inode号(箭头标注的列即为inode号)

ls-i-l

理解了上面的知识,就能理解目录的权限,文件的读权限(r)和写权限(w),都是针对目录文件本身。由于目录文件内只有文件名和inode号,所以只有读权,只能获取文件名,无法获取其他信息,因为其他信息都储存在inode节点中,而读取inode节点内的信息需要目录文件的执行权限(x)。

Linux中cp、rm、mv 、ln对inode的影响:

cp命令

  • 分配一个未被使用的inode号,在inode表中添加一个新项目,(注意:如果是cp到讴歌已经存在的文件,则inode号采用被覆盖之前的目标文件的inode号,如果对运行中的apache共享模块so文件进行cp操作,就会出现Segmentation fault<段错误>)
  • 在目录中新建一个目录项,并指向步骤1中的inode
  • 把数据复制到block中

rm命令

  • 减少链接数量,如果链接数为0,释放inode(inode号也已被重新使用);
  • 如果inode被释放,则数据块放到可用空间列表中;
  • 删除目录中的目录项

mv命令

1.如果mv命令的目标文件和源文件所在额文件系统相同:

  • 使用新文件名建立目录项;
  • 删除带有原来文件名的目录项;

注意:该操作对inode表没有影响(除时间戳),对数据的位置也没有影响,不移动任何数据。(即使是mv到一个已经存在的目标文件,新目录项指源文件inode,会先删除目标文件的目录项,所以如果对运行中的apache的共享模块so文件进行这种操作的话不会有问题,新的so文件inode号变了)

2.如果目标和源文件所在的问价系统不相同,就是cp和rm;

ln命令

符号(软)链接:

符号链接的内容是它引用文件的名称,可以是任意文件或目录,也可以链接不同问价系统的文件,甚至可以链接不存在的文件,这就产生一般称为断裂的问题,还可以不断的循环链接源文,但是其大小为指向的路径字符串的长度;不增加或减少目标文件inode 的引用计数。

使用ln -s source_file softlink_file (注意:源文件(source_file)的路径是相对路径(也可以是绝对路径,通常使用的是相对路径),一定是相对于软链接文件的路径,而非相对于当前工作目录的路径)创建符号链接,在对符号链接进行读写操作的时候,系统会自动把该操作转换为对源文件的操作,但是删除连接文件时,系统仅仅删除符号链接文件,而不是删除源文件本身。

硬链接:

不允许给目录创建硬链接,创建硬链接会正价额外的记录项以引用文(不能跨驱动或分区创建硬链接),硬链接件对应于同一文件系统上的一个物理文件,硬链接节点编号是相同的,创建硬链接链接数递增,删除文件时:rm命令递减计数的链接,文件如果存在,至少有一个链接数,当链接数为0时,该文件被删除。

使用ln existfile newfile 命令创建硬链接

硬链接于软连接的区别:

1、本质不同:硬链接是指向同一个文件,软链接指向的不是同一个文件

2、删除时:硬链接不受影响,软链接失效

3、创建链接时:创建硬链接链接数加1,创建软链接连接数不变

4、是否可以跨分区:硬链接不可以跨分区,软链接可以跨分区

5、目录是否可以创建链接:硬链接不可以对目录创建,软链接可以对目录创建

6、硬链接的inode号相同,软链接inode号不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Linux运维部落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89002

(4)
ChaogGeChaogGe
上一篇 2017-11-26
下一篇 2017-11-27

相关推荐

  • Linux基础知识之压缩、解压、归档工具

    压缩、解压、归档工具     压缩格式:gz,bz2,xz,zip,Z 压缩算法不同,压缩比也会不同     1.compress/uncompress (.Z) compress [-dfvcVr] [-b maxbits] [file …] -d: 解压缩,相当于 -c: 结果输出至标准输出, 不删除原…

    Linux干货 2016-08-19
  • mysql5.6 GTID的实现以及maridb 10.9多主一从的架构

    一、MySQL 5.6 以后出现的GTID:     GTID概念:          1. GTID是一个由服务器的UUID和事务序号组成的唯一事务序号       &…

    Linux干货 2015-12-18
  • 制作引导分区

      使用虚拟机制作一个可以引导启动的简单系统。方法如下:   一、制作两个分区     1、添加一块新的硬盘,新建两个分区,格式化并挂载到/mnt/boot和/mnt/sysroot目录中;虚拟机添加硬盘的操作很简单就不做演示了,要注意的是添加的硬盘最好选择成“将虚拟磁盘存储为单个个文件”,并为将文件名修改为容易识别的…

    Linux干货 2016-01-18
  • Centos6启动流程详解

    一、名词解释 POST: Power-On-Self-Test,加电自检,是BIOS功能的一个主要部分。负责完成对CPU、主板、内存、硬盘子系统、显示子系统、串并行接口、键盘、CD-ROM光驱等硬件情况的检测。 BIOS:Basic Input andOutput System,保存着有关计算机系统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系统信息设置、开机加电自检程序和系…

    2017-03-28
  • shll函数作业

    扫描/etc/passwd文件每一行,如发现GECOS字段为空,则填充用户名和单位电话为62985600,并提示该用户的GECOS信息修改成功。 [root@localhost sh.log]# cat whileGECOS.sh  #!/bin/bash #author:DYW #扫描/etc/passwd文件每一行…

    Linux干货 2016-08-24
  • lvs的基本概念及基础配置

    一、知识整理 1、Session:在计算机中,尤其是在网络应用中,称为“会话控制、时域”。Session 对象存储特定用户会话所需的属性及配置信息。这样,当用户在应用程序的 Web 页之间跳转时,存储在 Session 对象中的变量将不会丢失,而是在整个用户会话中一直存在下去。当用户请求来自应用程序的 Web 页时,如果该用户还没有会话,则 Web 服务器将…

    Linux干货 2016-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