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述计算机的组成及其功能。
1.中央处理CPU (包含 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缓存),应该不尽于此。
2.存储器——内存(RAM);当然,必须插在主板上,主板连接各个部件单元。
3.输入INPUT——下指令,提供数据等;一般是键盘输入,也可以文件内容输入网络数据输入或其它外设;
4.输出OUTPU——输出数据加工的结果; 目标一般是显示器,也可以是文件或其它本地异地存储介质设备;
以上看似是以基本逻辑处理所必须的单元来列出。
一般买电脑DIY是这样:1.主板;2.CPU;3.内存;4.硬盘(机械or固态);5.显卡;6.声卡;7.网卡;8.机箱;9.电源;10.鼠标键盘;11.音箱耳机;12.其它外设网络设备等等。567可集成到主板上,功能嘛,百度。
2、按系列罗列Linux的发行版,并描述不同发行版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如图所示,截止到2018年初,主要大的分支有以下3个:
1.Debian——包括Ubuntu 和 Knoppix分支
2.Slackware——包括SuSE分支
3.Rethat——有RHEL 和 Fedora Core分支,RHEL下包括了我们所主要学习的CentOS分支。
其它还有得分支如
4.Gentoo
5.Arch
6.Android——安卓手机系统
各个发行版分支之间的联系:
内核都是基于Linux的
各个发行版分支之间的区别:
不同的发行版,会在linux内核的基础上,可能会整合入不同的软件包组合。
国内企业主要使用redhat、 centos,官方资料更多,学习资料更多。
软件包的安装工具可能不同
Debian:deb, apt-get
RedHat:rpm, yum –> dnf
S.u.S.E: rpm, zypper
ArchLinux:port
Gentoo:
LFS: Linux From Scratch
kali:…….
3、描述Linux的哲学思想,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其进行解释性描述。
1、一切皆文件:把几乎所有资源统统抽象为文件形式;包括硬件设备,甚至通信接口等;
open(), read(), write(), close(), delete(), create()
一切皆文件,包括实际存储设备上保存的不同格式的数据文件,硬件插口上接入的硬件单元,软件启动后的后台运行进程,一切皆文件,就是把所有会用到的东西都做一个标识,使得结构透明,要控制的时候方便指定控制调用,要查看的时候方便指定监视,又有什么OS是一切不是“文件”的呢???
2、由众多功能单一的程序组成;一个程序只做一件事,并且做好;组合小程序完成复杂任务;
不止OS,大软件都是如此,小功能组合起来完成一个大的需求。
3、尽量避免跟用户交互;
目标:易于以编程的方式实现自动化任务;
体现出了Linux的主要工作重点,适合服务器端使用。
4、使用文本文件保存配置信息;
文本文件是比较简单结构“原始”的数据文件,说明LINUX适用性强,要求不高,当然初学者使用起来,刚开始会需要花多些时间来熟悉各种配置文件的格式规则。
4、说明Linux系统上命令的使用格式;详细介绍ifconfig、echo、tty、startx、export、pwd、history、shutdown、poweroff、reboot、hwclock、date命令的使用,并配合相应的示例来阐述。
命令的语法通用格式:
# COMMAND OPTIONS ARGUMENTS
命令 选项 参数
OPTIONS:指定命令的运行特性;
选项有两种表现形式:
短选项:-C, 例如-l, -d
注意:有些命令的选项没有-;
如果同一命令同时使用多个短选项,多数可合并:-l -d = -ld
长选项:–word, 例如–help, –human-readable
注意:长选项不能合并;
注意:有些选项可以带参数,此称为选项参数;
ARGUMENTS:命令的作用对象;命令对什么生效;
注意:不同的命令的参数;有些命令可同时带多个参数,多个之间以空白字符分隔;
例如:ls -ld /var /etc
一些命令:——————————————
1.ifconfig
或ip addr list:查看活动接口的ip地址
2.echo
输出、查看
3.tty
查看终端设备
4.startx
启动图形界面,前提是系统中要安装了图形界面软件包。
5.export
环境变量:
变量赋值:
(1) export name=value
(2) name=value
export name
(3) declare -x name=value
(4) name=value
declare -x name
变量引用:${name}, $name
注意:bash内嵌了许多环境变量(通常为全大写字符),用于定义bash的工作环境
PATH, HISTFILE, HISTSIZE, HISTFILESIZE, HISTCONTROL, SHELL, HOME, UID, PWD, OLDPWD
查看环境变量:export, declare -x, printenv, env
撤销环境变量:unset name
只读变量:
(1) declare -r name
(2) readonly name
只读变量无法重新赋值,并且不支持撤销;存活时间为当前shell进程的生命周期,随shell进程终止而终止;
6.pwd
显示工作目录
7.history
命令历史
定制history的功能,可通过环境变量实现:
HISTSIZE:shell进程可保留的命令历史的条数;
HISTFILE:持久保存命令历史的文件;
.bash_history
HISTFILESIZE:命令历史文件的大小;
命令用法:
history [-c] [-d 偏移量] [n]
或 history -anrw [文件名]
或 history -ps 参数 [参数…]
-c: 清空命令历史;
-d offset:删除指定命令历史
-r: 从文件读取命令历史至历史列表中;
-w:把历史列表中的命令追加至历史文件中;
history #:显示最近的#条命令;
调用命令历史列表中的命令:
!#:再一次执行历史列表中的第#条命令;
!!:再一次执行上一条命令;
!STRING:再一次执行命令历史列表中最近一个以STRING开头的命令;
注意:命令的重复执行有时候需要依赖于幂等性;
调用上一条命令的最后一个参数:
快捷键:ESC, .
字符串:!$
控制命令历史记录的方式:
环境变量:HISTCONTROL
ignoredups:忽略重复的命令;
ignorespace:忽略以空白字符开头的命令;
ignoreboth:以上两者同时生效;
修改变量的值:
NAME=’VALUE’
8.shutdown
关机,可跟选项,会广播到所有终端
shutdown -r now 立即重启
shutdown -r +10 10分钟后重启
shutdown -h now 立即关闭电源
shutdown -h +5 5分钟后关闭电源
关机或重启命令:shutdown
shutdown [OPTIONS…] [TIME] [WALL…]
OPTIONS:
-h: halt
-r:reboot
-c:cancel
TIME:
now
hh:mm
+m
+0
WALL
9.poweroff
关机,同halt
10.reboot
立即重启
11.hwclock
hwclock, clock:硬件时钟
显示或设定硬件时钟
-s, –hctosys:以硬件为准,把系统调整为与硬件时间相同;
-w, –systohc:以系统为准,把硬件时间调整为与系统时钟相同;
12.date 系统时钟
显示日期时间:date [OPTION]… [+FORMAT]
FORMAT:格式符
%F
%T
%Y
%m
%d
%H
%M
%S
%s: 从1970年1月1号(unix元年)0点0分0秒到命令执行那一刻经过的秒数;
…
设定日期时间:date [MMDDhhmm[[CC]YY][.ss]]
5、如何在Linux系统上获取命令的帮助信息,请详细列出,并描述man文档的章节是如何划分的。
获取命令的使用帮助:
内部命令:
help COMMAND
外部命令:
(1) 命令自带简要格式的使用帮助
# COMMAND –help
(2) 使用手册:manual
位置:/usr/share/man
# man COMMAND
MAN章节划分:
使用手册:压缩格式的文件,有章节之分;
/usr/share/man
man1, man2, …
1:用户命令;
2:系统调用;
3:C库调用;
4:设备文件及特殊文件;
5:文件格式;(配置文件格式)
6:游戏使用帮助;
7:杂项;
8:管理工具及守护进行;
~]# man CHAPTER COMMAND
注意:并非每个COMMAND在所有章节下都有手册;
查看:
~]# whatis COMMAND
注意:其执行过程是查询数据库进行的;
手动更新数据库:
~]# makewhatis
6、请罗列Linux发行版的基础目录名称命名法则及功用规定。
参考:https://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l-cn-sysfs/
参考:
FHS:
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
/bin:所有用户可用的基本命令程序文件;
/sbin:供系统管理使用的工具程序;
/boot:引导加载器必须用到的各静态文件:kernel, initramfs(initrd), grub等;
/dev:存储特殊文件或设备文件;
设备有两种类型:字符设备(线性设备)、块设备(随机设备);
/etc:系统程序的配置文件,只能为静态;
/home:普通的家目录的集中位置;一般每个普通用户的家目录默认为此目录下与用户名同名的子目录,/home/USERNAME;
/root:管理员的家目录;可选;
/lib:为系统启动或根文件系统上的应用程序(/bin, /sbin等)提供共享库,以及为内核提供内核模块
libc.so.*:动态链接的C库;
ld*:运行时链接器/加载器;
modules:用于存储内核模块的目录;
/lib64:64位系统特有的存放64位共享库的路径;
/media:便携式设备挂载点,cdrom, floppy等;
/mnt:其它文件系统的临时挂载点;
/opt:附加应用程序的安装位置;可选路径;
/srv:当前主机为服务提供的数据;
/tmp:为那些会产生临时文件的程序提供的用于存储临时文件的目录;可供所用户执行写入操作;有特殊权限;
/usr:usr Hierarchy,全局共享的只读数据路径;
bin, sbin
lib, lib64
include:C程序头文件;
share:命令手册页和自带文档等架构特有的文件的存储位置
local:另一个层级目录;
X11R6:X-Window程序的安装位置
src:程序源码文件的存储位置
/usr/local:Local hierarchy,让系统管理员安装本地应用程序;也通常用于安装第三方程序;
/var:/var Hierarchy,存储常发生变化的数据的目录;
cacheApplication cache data
libVariable state information
localVariable data for /usr/local
lockLock files
logLog files and directories
optVariable data for /opt
runData relevant to running processes
spoolApplication spool data
tmpTemporary files preserved between system reboots
/proc:基于内存的虚拟文件系统,用于为内核及进程存储其相关信息;它们多为内核参数,例如net.ipv4.ip_forward, 虚拟为net/ipv4/ip_forward, 存储于/proc/sys/, 因此其完整路径为/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sys:sysfs虚拟文件系统提供了一种比proc更为理想的访问内核数据的途径;其主要作用在于为管理Linux设备提供一种统一模型的的接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Linux运维部落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98229
评论列表(1条)
写的很好,可以当范文了,希望可以再接再厉,继续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