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的组成及其功能
从冯诺依曼体系来讲,计算机可以分为五大部分:
输入单元、输出单元、CPU、内存(memory)、外存(磁盘)
输入设备的功能:将外部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输入的信息从早期的字母、数据、文件等,到后来图像、影像、声音和脑电波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输入的类型还在不断丰富中。
输出设备的功能:将计算机的运行结果通过媒介传递给使用者。常见的设备有显示器和打印机等。
CPU: 完成计算机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设备,是计算机的核心设备。
内存:计算机将数据以二进制的形式从外部存储设备取出放入内存中,参与CPU的快速运算,完成计算后写回到外部存储设备中。与外存的最大区别是读取速度快,断电后无法保存。
外存:用于永久存储计算机程序、文件、图像、声音的外部设备。存储速度慢,价格便宜,易于长期保存。
2.liunx发行版
linux发行版超过三百多个,普遍使用的有十二个,比较常见的有:
Debian :8.X
SuSE:7.3
RedHat:: 5.X, 6.X, 7.X
Linux的发行版本可以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商业公司维护的发行版本,一类是社区组织维护的发行版本,前者以著名的Redhat(RHEL)为代表,后者以Debian为代表。
3.Linux的哲学思想
1.一切皆文件:几乎把所有资源统统抽象为文件形式:包括硬件设备,甚至通信接口等。
2.由众多功能单一的程序组成:一个程序只做一件事,并且做好; 组合小程序完成复杂任务
3.尽量避免跟用户交互 目标:易于以编程的方式实现自动化任务
4.使用文本文件保存配置信息:在Linux上可以使用最简单的编辑文件打开任何配置信息,易于维护。
4.Linux系统命令使用格式:
Ifconfig: 用于显示或配置网络设备的命令
配置网卡的IP地址语法例:ifconfig ens33 192.168.1.20 netmask 255.255.255.0
开启或关闭制定网卡:ifconfig ens33 down/up
显示网卡基本信息: ifconfig
显示网卡流量信息:ifconfig -s
Echo:在shell中显示变量的值
选项:
- -n 不要输出衍生的新行
- -e 启用反斜线转义解释
- -E 禁用反斜线转义解释(默认)
- 如果使用-e选项,则可以使用如下转义序列:
- \ 反斜线
- \a 警告(BEL)
- \b 反斜线
- \c 不产生进一步输出
- \e 转义
- \f 换页
- \n 新行
- \r 换行字符
- \t 水平制表
- \v 垂直制表-e & \t 水平制表
- -e & \n 换行
-e & \t 垂直制表
tty:显示终端输入设备文件名
- -s或–silent或–quiet 不显示任何信息,只回传状态代码。
- –help 在线帮助。
-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export: 显示环境变量
- startX: 用来启动 X Windows 图形界面
- -f 代表[变量名称]中为函数名称。
- -n 删除指定的变量。变量实际上并未删除,只是不会输出到后续指令的执行环境中。
- -p 列出所有的shell赋予程序的环境变量。History: 显示历史命令
- pwd: 显示当前路径
- -c:清空当前历史命令;
- -a:将历史命令缓冲区中命令写入历史命令文件中;
- -r:将历史命令文件中的命令读入当前历史命令缓冲区;
- -w:将当前历史命令缓冲区命令写入历史命令文件中。
显示最近10条命令
更改历史命令保存上限
Shutdown:关闭计算机
- -t seconds : 设定在几秒钟之后进行关机程序
- -k : 并不会真的关机,只是将警告讯息传送给所有只用者
- -r : 关机后重新开机
- -h : 关机后停机
- -n : 不采用正常程序来关机,用强迫的方式杀掉所有执行中的程序后自行关机
- -c : 取消目前已经进行中的关机动作
- -f : 关机时,不做 fcsk 动作(检查 Linux 档系统)
- -F : 关机时,强迫进行 fsck 动作
- time : 设定关机的时间
- message : 传送给所有使用者的警告讯息传递关机信息:reboot: 重启linux
- poweroff: 关机并切断电源
- 马上关机: shutdown –n now
- -n : 在重开机前不做将记忆体资料写回硬盘的动作
- -w : 并不会真的重开机,只是把记录写到 /var/log/wtmp 档案里
- -d : 不把记录写到 /var/log/wtmp 档案里(-n 这个参数包含了 -d)
- -f : 强迫重开机,不呼叫 shutdown 这个指令
- -i : 在重开机之前先把所有网络相关的装置先停止
- hwclock: 显示和设定硬件时钟
- –debug 显示hwclock执行时详细的信息。
- –directisa hwclock预设从/dev/rtc设备来存取硬件时钟。若无法存取时,可用此参数直接以I/O指令来存取硬件时钟。
- –hctosys 将系统时钟调整为与目前的硬件时钟一致。
- –set –date=<日期与时间> 设定硬件时钟。
- –show 显示硬件时钟的时间与日期。
- –systohc 将硬件时钟调整为与目前的系统时钟一致。
- –test 仅测试程序,而不会实际更改硬件时钟。
- –utc 若要使用格林威治时间,请加入此参数,hwclock会执行转换的工作。
-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 Date: 显示和配置系统时间和日期
- -d datestr : 显示 datestr 中所设定的时间 (非系统时间)
- –help : 显示辅助讯息
- -s datestr : 将系统时间设为 datestr 中所设定的时间
- -u : 显示目前的格林威治时间
- –version : 显示版本编号
5.man的使用:
- -a:在所有的man帮助手册中搜索;
- -f:等价于whatis指令,显示给定关键字的简短描述信息;
- -P:指定内容时使用分页程序;
- -M:指定man手册搜索的路径。
查询pwd命令使用帮助: man pwd
如何用快捷键看文档:
向下键向下移一行
向上键向上移一行
空白键向下翻一页
/string 向下找string这个字符串,比如,想搜索copy,就输入它
?string 向上找string这个字符串
配合n(向下查询)、N(向上查询)
[Page Down] 向下翻一页
[Page Up] 向上翻一页
[Home] 到第一页
[End] 到最后一页
Q 结束
- Linux系统基础目录结构
- ftp — 用户所有服务
- httpd
- samba
- user1
- user2
- bin — 系统启动时需要的执行文件(二进制)
- sbin — 可执行程序的目录,但大多存放涉及系统管理的命令。只有root权限才能执行
- proc — 虚拟,存在linux内核镜像;保存所有内核参数以及系统配置信息
- 1 — 进程编号
- usr — 用户目录,存放用户级的文件
- bin — 几乎所有用户所用命令,另外存在与/bin,/usr/local/bin
- sbin — 系统管理员命令,与用户相关,例如,大部分服务器程序
- include — 存放C/C++头文件的目录
- lib — 固定的程序数据
- local — 本地安装软件保存位置
- man — 手工生成的目录
- info — 信息文档
- doc — 不同包文档信息
- tmp
- X11R6 — 该目录用于保存运行X-Window所需的所有文件。该目录中还包含用于运行GUI要的配置文件和二进制文件。
- X386 — 功能同X11R6,X11 发行版5 的系统文件
- boot — 引导加载器所需文件,系统所需图片保存于此
- lib — 根文件系统目录下程序和核心模块的公共库
- modules — 可加载模块,系统崩溃后重启所需模块
- dev — 设备文件目录
- etc — 配置文件
- skel — home目录建立,该目录初始化
- sysconfig — 网络,时间,键盘等配置目录
- var
- file
- lib — 该目录下的文件在系统运行时,会改变
- local — 安装在/usr/local的程序数据,变化的
- lock — 文件使用特定外设或文件,为其上锁,其他文件暂时不能访问
- log — 记录日志
- run — 系统运行合法信息
- spool — 打印机、邮件、代理服务器等假脱机目录
- tmp
- catman — 缓存目录
- mnt — 临时用于挂载文件系统的地方。一般情况下这个目录是空的,而在我们将要挂载分区时在这个目录下建立目录,再将我们将要访问的设备挂载在这个目录上,这样我们就可访问文件了。
- tmp — 临时文件目录,系统启动后的临时文件存放在/var/tmp
- lost+found — 在文件系统修复时恢复的文件/:根目录,一般根目录下只存放目录,不要存放文件,/etc、/bin、/dev、/lib、/sbin应该和根目录放置在一个分区中/boot:放置linux系统启动时用到的一些文件。/boot/vmlinuz为linux的内核文件,以及/boot/gurb。建议单独分区,分区大小100M即可/etc:系统配置文件存放的目录,不建议在此目录下存放可执行文件,重要的配置文件有/etc/inittab、/etc/fstab、/etc/init.d、/etc/X11、/etc/sysconfig、/etc/xinetd.d修改配置文件之前记得备份。/home:系统默认的用户家目录,新增用户账号时,用户的家目录都存放在此目录下,~表示当前用户的家目录,~test表示用户test的家目录。建议单独分区,并设置较大的磁盘空间,方便用户存放数据/lost+fount:系统异常产生错误时,会将一些遗失的片段放置于此目录下,通常这个目录会自动出现在装置目录下。如加载硬盘于/disk 中,此目录下就会自动产生目录/disk/lost+found/opt:给主机额外安装软件所摆放的目录。如:FC4使用的Fedora 社群开发软件,如果想要自行安装新的KDE 桌面软件,可以将该软件安装在该目录下。以前的 Linux 系统中,习惯放置在 /usr/local 目录下/root:系统管理员root的家目录,系统第一个启动的分区为/,所以最好将/root和/放置在一个分区下。/tmp:一般用户或正在执行的程序临时存放文件的目录,任何人都可以访问,重要数据不可放置在此目录下/usr:应用程序存放目录,/usr/bin存放应用程序,/usr/share存放共享数据,/usr/lib存放不能直接运行的,却是许多程序运行所必需的一些函数库文件。/usr/local:存放软件升级包。/usr/share/doc:系统说明文件存放目录。/usr/share/man: 程序说明文件存放目录,使用 man ls时会查询/usr/share/man/man1/ls.1.gz的内容建议单独分区,设置较大的磁盘空间
- /var:放置系统执行过程中经常变化的文件,如随时更改的日志文件/var/log,/var/log/message:所有的登录文件存放目录,/var/spool/mail:邮件存放的目录,/var/run:程序或服务启动后,其PID存放在该目录下。建议单独分区,设置较大的磁盘空间
- /srv:服务启动之后需要访问的数据目录,如www服务需要访问的网页数据存放在/srv/www内
- /sbin:/usr/sbin:/usr/local/sbin:放置系统管理员使用的可执行命令,如fdisk、shutdown、mount等。与/bin不同的是,这几个目录是给系统管理员root使用的命令,一般用户只能”查看”而不能设置和使用。
- /proc:此目录的数据都在内存中,如系统核心,外部设备,网络状态,由于数据都存放于内存中,所以不占用磁盘空间,比较重要的目录有/proc/cpuinfo、/proc/interrupts、/proc/dma、/proc/ioports、/proc/net/*等
- /mnt:/media:光盘默认挂载点,通常光盘挂载于/mnt/cdrom下,也不一定,可以选择任意位置进行挂载。
- /lib:/usr/lib:/usr/local/lib:系统使用的函数库的目录,程序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调用一些额外的参数时需要函数库的协助,比较重要的目录为/lib/modules。
- 注:/etc/X11存放与x windows有关的设置。
- /dev:存放linux系统下的设备文件,访问该目录下某个文件,相当于访问某个设备,常用的是挂载光驱mount /dev/cdrom /mnt。
- /bin:/usr/bin:可执行二进制文件的目录,如常用的命令ls、tar、mv、cat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Linux运维部落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99682
评论列表(2条)
希望可以举例说明常用选项
@马哥教育:我都做在word上,复制粘贴只剩下文字了